习俗作文篇1

放鞭炮,过年必不可少的风俗之一,这也是我们小孩喜欢过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猛兽,每年在除夕的晚上便会出来祸害百姓。为了吓退这“年”,人们想尽办法,最后聪明的人们发现它怕响声。于是人们就在家门口放鞭炮赶走了“年”这只猛兽……可如今,驱赶年兽的这个习俗被检测为污染环境陋习,并且还容易发生火灾,所以城里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对放鞭炮那颗炽热的心。每年过年,会有许多城里人回乡下过年,听呐!听到那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心情格外的喜悦与激动。

在众多鞭炮中,我最喜欢的不是火花四溅的仙女棒;不是古怪有趣的窜天猴;也不是五颜六色的小金鱼,而是那最平凡与廉价“划炮”。它呈小小的圆柱形,全身被红色的纸皮包裹着,一火密封物,一头裹着易划燃物,里面包着火药。划炮玩法也奇特十分,最普通的就是拿着易燃的一头直接在装划炮的盒子的砂纸上划,再扔,最后蒙耳朵后还是会听见砰的一声响。你是不知道我玩划炮时的那个激动呀!不知道是因擦火药的手法不熟练,还是划炮的质量欠佳,每次玩都不是那么顺畅,总要划几下才着,最后干脆一手拿火机,一手拿划炮直接点,哈哈!这下直接成点炮啦!点燃快速的放进空的易拉罐,砰的一声易拉罐跳个的老高啦!划炮虽小但它的威力不容小觑。这份快乐虽小却洋溢在我的心中。

“放鞭炮”喜庆的象征。吃团圆饭放“大地红”、大年初一接财神也要放它、新人结婚也离不开它。“放鞭炮”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习俗的作文篇2

过年前,我只是和大人玩得很开心。我今年只讲了很多与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除夕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

每年三十,半夜吃饺子,也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老人们说吃饺子好。爷爷说,吃饺子是很有文化意义的。饺子的谐音是饺子,寓意在饺子发大财。饺子的形状酷似元宝,象征着团圆和富贵。

大年初五俗称“抱午”,妈妈说是叫人走出家门去户外活动。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坐公交车去公园玩。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服装,仿佛用盛开的鲜花装点了公园。有的人在草坪上玩耍,有的人在划船,有的人在游乐园里玩耍。真好玩!

还听妈妈说自从祭灶以后,过年就忙了没有:24扫房,25炸豆腐,26包子,27杀鸡,28贴江湖,29去买酒,30夜过夜,元旦扭扭扭捏。在这里,第30夜和大年初一是最幸福最幸福的。30日晚上,可以观看春晚。家家户户都幸福,人人都穿干净漂亮的衣服,当然我也穿。孩子们可以用过年的钱做很多事情:买文具、买书、给灾区的孩子们捐款。

总之,我非常喜欢中国新年。

习俗的作文

在中国,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

在节日第一天(麦日)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嫔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

第三天是元旦,叫“麦帕雅晚玛”人们习惯把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第四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敬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习俗作文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猜猜这首诗写的哪个节日?对,就是春节。春节游很多很多习俗,如:倒贴“福”字、给压岁钱、贴年画、请门神……给压岁钱和倒贴“福”字是我最感兴趣的。

给压岁钱的习俗源于一个神话传说。传说有一个叫“祟”的怪物,他的身子是黑黑的,只有爪子是白的,头上长了一对尖尖的角,看起来好可怕的样子。

“祟”在除夕的那一天,他就会出现。一到除夕夜里,他就会用白白的爪子摸熟睡小孩的头。第二天,那个被“祟”摸到的小孩就会发烧,第三天就会死去。有一户人家的老婆婆为了不让“祟”摸孩子的头,就给了小孩几个铜钱玩。小孩很高兴,一直在那里玩啊玩,玩啊玩。不料,小孩玩着玩着睡着了。“祟”看到时机已到,就准备过去摸那个小孩的头。突然,那几个铜钱闪闪发光,把“祟”给吓跑了。这件事情传了出去,大家就给小孩子发压“祟”钱,习俗就这样来了。

倒“福”的故事也很有趣。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那时,朱元璋要求每家每户都贴上春联和“福”字。可是有一家的老爷爷不识字,把“福”字给贴倒了。朱元璋大怒,要求士兵们把这个老爷爷拉去砍头。一位大臣看这个老爷爷可怜,就说:“您不该罚他,应该赏他。他多有心意啊!福‘倒’,福‘到,’多好啊!”朱元璋大喜,把这个老人好好奖励了一番。这是“到”福的由来。

我讲的这两个春节习俗有趣吧?其实,中华民族还有很多传统文化习俗,等待我们去发掘它们的秘密。

习俗作文篇5

“丁零零”期末考试考完了,原本安静的校园,顿时喧闹起来了,考完试的同学表情各不相同。

在教室里,有很多同学在和我们班的三门课尖子—程门雪讨论考试的答案。程门雪说了一道题的答案,大部分同学都做对了,有的还兴奋地伸出两个手指头,形成“V”形,大声喊“耶”。小部分同学答错了,都深深地叹了口气,有的回到座位上,不再和我们对答案了。

以往考试考得非常好和程门雪在一次数学考试中,考了85分,我们的数学杨老师批评了她,下课时她忍不住哭了,因为她妈妈平时对她要求很严,她从来没有考过这么低的分数。她接受了那次教训,以后更加发奋学习,所以成了班上三门尖子。

记得有一学期,我平时数学每单元都考得不太好,但到了期末考试却考了一个96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这是我在复习阶段认真学习的结果,有付出就有收获,所以这次考试后我的数学学习劲头更足了。

平时考试都特别差的某某同学,因为最近这段日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所以他的成绩从四十多分考到了八十多分,平时考试出来总是垂头丧气的样子,这次却变成了狂喜。

我们班上同学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少,我观察了好长时间才发现,某某同学平时学习一般,但总是不动声色,觉得考得还可以的时候就点点头或者就微微一笑。今天她在偷偷地笑呢,说明考得不错。

我认识同学们考完以后,大家的表情都不一样,反映出考得好与坏,但我们也要知道考得好的时候不要骄傲,考砸的时候不要气馁。

习俗作文篇6

我母亲是个客家人,回老家过年,总会感受到浓浓的客家味。家家户户都对春节很重视:一来是亲人们的团聚,二来是对辛勤劳作的奖赏。

进入腊月,集市上已经热热闹闹、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有卖春联的、卖鞭炮的'、卖中国结的、卖灯笼的、卖花的、卖食品的等。卖的人很开心,趁着过年多赚些钱;买的人也很开心,平时舍不得买的,过年都必须买了,过个丰年。真是多多益善。

年三十的早晨,我跟舅舅早早地起了床,我和舅舅从一堆鸡里精心挑选了五六只又肥又壮,羽毛光泽漂亮,神气威猛的大公鸡。杀鸡先祭祖,希望下一年风调雨顺,家族兴旺。我们把上好的茶、酒、食品奉上祭祖台。我们一群小孩跟着大人们虔诚的跪拜,这仪式完了之后,就把杀好的鸡交给了外婆,都说“无鸡不成宴”。只见外婆开始展示她的十八般武艺。她拿着锋利的菜刀快速的上下切动,只见刀光剑影,一整只鸡被切成整齐的一块一块的鸡肉了。外婆接着添油加醋地烹炒一番鸡就被端上了餐桌。做好鸡也成了一门祖上传下来的一门手艺。过年的鸡必须是家养的,只喂谷米虫子,饲料也不能喂。做的时候火候要恰到好处,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也不行。

大年三十晚上,也就是除夕夜,人们都会做很多五花八门的美味佳肴,从而犒劳自己。餐桌上大家其乐融融、和睦相处、讨论着目标与奖励。杀鸡吃还被当成富裕的象征,餐桌上的鸡越多,表示这家人那一年劳动的就越多。

第二天,我穿着新衣服去长辈家里拜年,我对他们说了一些吉祥的话语,他们给我了红包还说祝我学习快乐。我非常开心,说了声谢谢爷爷。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过完春节我又要好好学习,为明年过个好年而继续努力。

习俗的作文篇7

由于元旦诞生于民国,由春节演变而来,当时中国刚开始过元旦,其庆祝习俗当然与春节相似,或者说是春节的小版本。毕竟,元旦在中国不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尽管使用了一些传统的庆祝方法,如燃放鞭炮。杀人、拜鬼神、祭祖等。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会占据多么重要的位置。在现代,庆祝元旦的习俗更简单。

元旦庆典道1:

众所周知,中国乃至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将元旦视为法国节日,并在元旦放假。新中国成立后,元旦也被规定为法定假日。

庆祝元旦的方法2:

现在,团体组织的活动更常见,如元旦聚会,悬挂横幅庆祝新年,或举行团体活动。

以前有组织打鼓,民间舞蹈群舞,现在电视纪录片上还能看到。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演变成了联欢晚会什么的。近年来,旅游和聚会等项目越来越多。反正元旦没什么传统,也是谁都玩的节日。甚至,元旦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元旦祝福短信

元旦庆祝方式三:

保留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是在民间,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杀鸡杀鹅。拜完各方神灵,就是一顿家庭团圆饭。至于更厚的庆祝方式,我还没见过。

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习俗,不同国家的习俗也不一样。

习俗的作文篇8

每年的元宵节,我家乡可没有花灯可赏,更没有灯谜可猜,有的是热闹、火爆的“玩意儿”。“玩意儿”是大人们的说法,其实是跑早船、跑纸马的总称。

“玩意儿”在家乡可算是最热闹的和最让人喜爱的文艺形式了。过去的过年过节既没有电影电视也没有手机网络,人们只能自编自演创作一些娱乐节目。每年冬天,人们农活一忙完,便凑在一起编演这些“玩意儿”,这样一直闹腾到元宵节后。村村锣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儿”演“玩意儿”,有时村与村还要比试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会了。小伙子们拼命地跑,村村锣鼓敲得震天响,再加上人们的叫声、欢呼声,好像是千军万马混战在一起,厮杀在一起。

而今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可人们却觉得缺少了什么。有一天,不知怎的村里响了几槌鼓声,随即是一阵锣响,再之后锣鼓齐响,人们又摆弄起了被遗忘的“玩意儿”。开始是一个村,逐渐的十里八村全响起来,人们离开电视离开手机离开网络,走出家门又凑在一起笑在一起了。我有幸又能看到了那雄赳赳、耀武扬威响着串铃的纸马,永远的傻小一家的滑稽表演,踩着尺把长高跷的孙悟空翻跟头……

近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多希望家乡的传统风俗会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