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作文教学论文篇1
长久以来,小学作文让教师深感困惑,学生也经常发出“作文好难、提笔不知如何下手”的感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有同感。总结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作文教学不顾学生是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基调太高、太空,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用成人的写作标准要求小学生,讲求所谓的“有价值”“有意义”,导致写作中的的假、大、空的现象时有发生。再者,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难免千人一面,没有新意。导致学生丧失了习作的兴趣。要想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体验到才思泉涌,落笔生花的作文乐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情趣,点燃写作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向导。不管从事任何的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活动动机、兴趣。激发写作兴趣和爱好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所在。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使情动于衷而成于言。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强调情感的共鸣,通过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文中人与物、物与情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设身处地、身心投入地去感受、去领会、去写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如利用电教媒体展现各种各样的贴近实际的图画、图片,利用小品表演揭露一些社会现象,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激情,集中学生的精神等)。总而言之,要充分发掘语文教学的情感要素,激起学生共鸣,并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厌烦心理,真正地爱上写作文,这也为学生自由表达打开通道。写作就是写心中所想,抒发个人的感悟。敢想、敢写才是写作的前提。例如,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抒发自己的真实想法。笔者就试着让学生写“生活日记”“观察日记”等,教师的鼓励使学生明白了作文就是记录真实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从而产生强烈的情趣。例如,在讲完《颐和园》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试着描写生活中的建筑,或是旅行中的见闻,注重描写的方法,可以模仿颐和园的描写特点,加上自己的自由发挥。
二、积累素材,拓展视野
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从内容入手。有一些写作文困难的学生即使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但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多方面地,广泛搜集各种素材。写作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活动,小学作文是基础性的,但依旧是源于实际生活的。因此,重视生活实践是指导小学作文的准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发展,进行艺术的再造和加工,这样,作文的素材也就累积起来。一方面,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明确具体的观察任务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事物,展开想象。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切实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而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源泉。最后,读了万卷书,下笔才能如有神,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是积累素材的方法。写作是日益积累的过程,作文所需要的字词句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美妙的语言,要赋予语言生命的气息。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十分重要。在课外阅读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好词好句,并理解它的意思,及时修改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努力写好作文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赞许,而且短时间内,对作文的印象很深刻,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作文的修改意见。然后与学生就修改意见进行交流,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教师的修改意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及时的反馈,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作文,或轮流交换互相阅读批改等。教师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精益求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提高学生的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丁有宽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的,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作文能力为目标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同时也指出了作文能力培训的一条重要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本人一直尝试让学生自己参与作文的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反复看,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通顺,自己发现错漏之处,进行修改,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仿写和专项写作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优秀作文的写作手法,加工内化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模仿写作就好比“学步车”,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这一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但是仿写并非不加指导地盲目仿写。因而,教师要加以指导,先选择几篇同类型范文带领学生学习、领悟。写同一件事,描写同样一件东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写法,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找出每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坚持练习写作,就能够提高作文水平。
以上几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师生共同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0(1)。
[5]胡娜。对如何改善高校英语大班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11)。
[6]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4)。
再谈作文教学论文篇2
当我再次进行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时,不由引起我深深的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小学生普遍厌恶作文、畏惧作文的心理状态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能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进人“引笔行墨、快意累累”的作文境界的学生毕竟太少。特别是面对三年级的学生,怎样把这些不会写作的天真儿童带进习作的乐园,引起了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的深深忧虑。
小学生作文以写记叙文为主。记叙文的内容详略得当才能重点突出,才能很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学生往往不分主次,要么都很简略、空泛;要么处处详写,繁琐冗长;甚至主次颠倒,喧宾夺主。总之,如何做到有详有略,详细得当,成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难点。
把这两方面的问题提出来放在这里,是一个很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面对这个课题,我深知“忧”不如“思”,“思”不如“做”。于是,在教学中,我努力探究,大胆实践,努力寻求一条帮助学生突破作文难点,让学生走出作文困境的方法。怎样帮助学生突破作文难点,走出作文的困境呢?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肤浅的认识。
一、突破作文难点,引导学生思维规律,让学生尝试习作的乐趣。
怎样突破记叙文内容详略得当这个难点,让学生很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一)是布置观察提纲,使学生有详有略地进行观察;二是指导学生拟定作文提纲,教给详写和略写的方法。比如写《参观自然博物馆》这篇作文。这里展出了成千上万的生物标本,学生写作的难点就是怎样选取素材,怎样安排详略。为了备好课,我分三步走。我事先去参观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些什么?指导课上突破什么难点?老师的头脑中要有蓝图。回来后给学生上参观前的“预备课”,课上指导以下几点:
1、介绍展览室的布局与内容。
2、指导怎么看,提三点要求:
①按展厅的空间位置观察。
②分门分类地看(有的浏览,有的详看。
③注意观察生物的特点。
3、指导参观时记哪些内容。
①浏览的内容,只记自己喜爱的生物名称。(展出的系目有“门、纲、目、科、属、种”如腔肠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等,学生记起来困难。)
②细致观察的动物,从各展室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两种生物的名称、形状、颜色、神态记下来。
③把同学们参观时赞美的语言及自己的想法,感情摘记下来。
(二)参观时做现场指导。讲解必要的知识,提示要点。学生边看边记,边听边想。有的粗看,有的细看,有的记得多,有的记得少。观察的粗细,记录的多少,为作文的详略做了必要的准备。
(三)是作文指导课。课上,我和同学们共同回忆参观时的情景,在头脑中重现了一幅幅的画面。我引导学生谈参观的感受,他们都说,大自然是美好的,是奇妙无穷的,激起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兴趣。这实际上是确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指导学生按参观的顺序组织、选取材料,围绕中心安排详略。同学们凭借参观时的印象和手头的摘记,对于自己最喜爱的那一两种动物,写得都比较详细、具体。对于三个展厅的主要内容都能简略地记叙。作文中的难点迎刃而解了。
文章有了详略,如何进一步把详写部分写得具体、形象,还需要老师进一步指导。
二、让学生走出习作“困境”,享受习作的乐趣。
1、教学生观察生活,走出“没的可写”的困境。
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课堂学习,课外生活;刚学会的实验,亲手制作的工艺;起飞的飞机,喧闹的山泉……这些都被学生感知、经过情感体验而贮存在记忆库房之中。学生感到“没的内容可写”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不会观察生活,不会感受生活。
(1)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比如,每接一个班,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写随笔,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写班级、写学校、写社会……。作文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真是小到自我,大到宇宙,尽入笔下。学生说到随笔,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无论在那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渐渐的,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2)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观察。在观察中,我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去观察。比如,有的学生看到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不良现象,便认为在作文中联系实际发发牢骚就是有真情实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跟学生分析,生活中确实有不平等、不公平……这些不承认不行。但是必须注意:什么才是我们生活的主流?从你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是承受的阳光雨露多,还是遭受的急风暴雨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风确实今人痛恨,应该唾骂,但决不能因此而使我们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让丑恶的东西占据我们的心灵,而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阳光。经过我的引导,许多学生认识到,通过观察写出的东西一方面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另一方面还应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是的,我们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不是吗?,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在壶水翻滚的启发下发明了蒸汽机……这就是说,生活中时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2、教学生具体描写,走出“不会写作”的困境。
当学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之后,再遇到的难题就是“怎么写”了。帮助学生走出这一困境的办法是:
(1)选择真实事情,写出真实感受。
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时常发生,有一个同学在文中这样写到:“今天的风太大了,天空变成了灰黄色,太阳已不在刺眼,变得暗暗的。小鸟不见了,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树叶在天空中飞舞,怎么落也落不到地上。校园里的地面被风刮得跟扫过一样。”这段描写生动具体,这与学生的亲身经历不无关系。如何是亲身经历的真实的事情,即使平时并不太善于表达的学生,写出的文章也具体生动多了。
(2)认清事物联系,写出事件细节。
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学生在开始写一件事情时,不懂得叙述周围的环境。以后逐步懂得写环境的重要性了,却常常只是写上一两句比较空洞的话。如写“六一”联欢会,有的学生在文章的开头写:“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到了,我们在班里开了一个隆重的联欢会。我们的教室布置得很好看。同学们都很高兴。”显然这个同学知道布置教室开联欢会与学生高兴的心情有联系,但就不知道怎么才能把这一过程写具体。我就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在教室里摆放了哪些东西?,怎么布置的?学生们这才回忆起那天我们的教室里挂了许多拉花,吹起许多欢乐球以及做游戏的物品……于是同学们把这些内容写下来,文章就具体多了。
3、教学生学会想象,走进“享受作文”的境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缺乏是制约学生作文成功的最大因素,因此,作文教学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上课开始,老师激动地说:“同学们,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是变幻难以置信的时代。未来的家乡、未来的学校、未来的衣服以及未来的你们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又会是什么样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的界限,来到五彩缤纷的未来世界,好不好?”“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有人说:“题目是作文的眼睛,好的作文题目能吸引读者,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你们准备为自己的习作起一个怎样的题目呢?”
生:我的习作题目是——2040年我的一项设计
生:我的习作题目是——我梦见自己……
生:我的习作题目是——未来的学校……
你们的作文题目仿佛是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那样的引人遐想,让人深思。透过精彩的题目,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神奇的画面,一个个醉人的故事。听着老师的导语,学生都很兴奋。
三、利用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
1、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再谈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
目前农村的学生不会作文,怕作文的现象很严重,针对这现象提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农村作文教学积累特色防写
本人1997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农村教语文,多年来,对于农村作文教学颇有感触。农村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对作文教学无非是“写前指导——学生构思——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这样的模式。教师根据每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先做些简单指导后,学生再构思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最终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内容雷同,人人都觉得写作文难,使作文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学生称写作文为“狼来了”。怎样才能让他们自己说:“狼来了,我不怕”呢?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农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们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农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写日记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认真观察,写出农村特色
提醒农村中学生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1)观察农村自然景物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田野、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用记录手册的形式、最经济的笔墨勾勒出所见的景色,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体验农村田园生活
体验就是积累农村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实际农村生活经验或经验不丰富,写出来的东西常常不切实际,干巴巴的,甚至言之无物。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上山放牛、砍柴割草,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稻谷,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锄草、割稻的劳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3)收集农村经典谚语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又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讲的是动物的各种行为可以预报天气。学生通过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村谚语,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4)观察农村飞速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倡构建新农村,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科技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厂矿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5)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
农村的美可以说是没有污染的,是全天然的,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农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认识到“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欣赏农村自然美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又要在方法上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发现,如何欣赏,如何积累,如何表达。作文教学要紧密地结合农村生活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这是解决农村学生作文无从下手的根本所在。
(6)写农村特色日记
日记是一种写作基本练习,有人把日记叫做“生活素描”,或“实地写生”。它是一种写作准备,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细节,细节是作文的命脉。没有细节,作文就干巴无味。但细节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而是来自生活。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另外,农村生活中的人物谈吐、风俗、家常、串门、风景等都是日记的内容。这样,一篇篇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日记便跃然纸上。
再谈作文教学论文篇4
摘要:小学生作文常常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体验,经历少。本文着重探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在活动中、在阅读中增强体验,品味生活,从而描述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小学作文体验式教学感知感悟体验发现
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是学生必须掌握和熟练应用的语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纵观学生作文,觉得写作是一件非常痛苦和无奈的事。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知该写些什么或怎么写,心中无物无形,或者心里有但不知如何表达。有的是缺乏生活的体验,没有感知确实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有的是缺乏细心的观察,对所见事物走马观花便不能细腻地表达。《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体验式作文教学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地感知自然、人情、社会,乐于表达心中的感受感知,水到渠成地形成作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是长期训练的系统工程。
体验式教学要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体验式教学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如低年级段的说话、写话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写一句自己想说的但完整的话。学生只有想得到才写得起,这是连贯的心理历程。如果学生缺乏细微的体验,他会觉得生活、学习天天一如既往哪里有什么可写的呢?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表扬某个学生,并告知其他同学表扬的缘由,想必受表扬者定能够把自己当时的心情、缘由表述得很完整,或许有的学生还会写上今后的打算,内容就更加充实。如果老师在课前煞有介事地表述当天的心情或收获,学生依样画葫芦也会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心绪,喜悦、忧伤、难过、郁闷等都言之有物。一句话日记内容包罗万象,可写的很多,同时也是打开学生心扉想要诉说的钥匙,体验得法,训练得当,会将学生轻松地引导到写片段、写完整的作文上。诚然,体验式写话,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长短皆可,不必强求,只要有表达的欲望,敢于表达就是一种成功。创设情境不局限于学生亲身经历事情的始末,也可用多媒体将有关的情境展现,让学生虽非在事件的现场,却犹如身临其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从细微处入手,让学生真切感受,点滴积累,定能成就其丰满。
体验式教学要善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既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体验。经历过的事印象才深刻,切身感受过的才具有真实的力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体会活动的快乐、组织活动的意义。如在室内可开展故事会、手工制作、班干部竞选、朗诵比赛等;条件成熟可将学生带到野外,开展春游、秋游、野炊等活动。学校组织的常规活动如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六一文艺演出等,只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其中的某一个角色,做到有事可做;相信每个学生都能置身其中,全身心地投入,感受到活动的欢愉、紧张的气氛、激情的怒放等,角色不同,体验就不一样。活动的组织,面面俱到当然完美,如若有些不伤大雅的不周也未为不可,让学生体验完美也感受残缺。有声有色的活动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心智的启迪。触动心房的即是能引起共鸣的。
体验式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的千姿百态,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并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即要引导学生擦亮一双慧眼,用澄明的心去发现生活的美。一年四季,风物四时不同;人生百味,甘苦自在人心;芸芸众生,善恶忠奸可辨。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热心观察者。如让学生观察春天,一学生写道“春寒料峭,校园的杨柳上缀满了嫩嫩的芽胞,长长的柳枝便有了生机多了灵动。芽胞一天天长大变长,春风已暖时,校园里‘万条垂下绿丝绦’。一排排的垂杨,让校园多了几条绿色的长廊。微风过处,柳枝婀娜,随风飘扬。”另一学生则写道“院里高大的黄角树经历一冬的严寒,树叶渐渐枯黄。风乍起,片片黄叶纷纷飘落,铺满一地。黄叶纷飞,是春姑娘发来的春之电报吧。一两天,黄叶落尽,粗壮的树枝上长出了长长的黄角苞。几场春雨,饱满的黄角苞褪去了软软的膜,一树的鹅黄嫩绿,树下全是已经失去光泽的软膜。不几天,满树葱翠,郁郁苍苍。”如若没有用心观察,定然写不出杨柳、黄角树的这般变化。感悟是无法替代的,唯有学生热爱生活,走进生活,品味生活,才能感悟真善美,识别假恶丑;而或讴歌,或鞭挞;或热爱,或不齿。发现、感悟并记录之,素材便逐渐丰腴,思想便日渐圆熟。
体验式教学要善于从阅读中吸取力量,学以致用。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别人的文章是一种别样的体验,用心灵去感悟别人的生活,也形成自己的见解。阅读是一种积淀,体验是一种思想的交融,是成就厚重的必然途径。老师要善于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目;学生读得多了,接触的好文章多了,积累的好词佳句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能得心应手;也就更容易做到表达圆润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中有丘壑,方能一气呵成;胸无点墨纵有万千情思也难成文。引导阅读即要学生做到:摘抄好词妙言,留意表达方式,将文意与生活相结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仿写,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在阅读中体验,在写作中沉思,逐步达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
小学生作文难,难在没有深入到感知,难在没有细细地咀嚼。作文教学要善于抓住小学生好奇、好玩的天性,尽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活动中共鸣,在大千世界中发现,在阅读中升华。日积月累,好文自会在胸中酝酿,在笔尖流淌。
参考文献
〔1〕李秀华。向生活要作文的米〔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年03期
〔2〕杨洪艳。在文本中寻求作文素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年09期
作文教学的论文篇5
一、对中学生“自主式”创新作文教学的认识
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决定了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新的世纪,竞争激烈,知识爆炸,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是能打破常规,积极发挥主体意识。近几年国家也认识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宜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实在是一个科学的命题,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可是,我们的教育却违背了“三主论”的精髓:“主体者”的“主动”。教师的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的领导。由于教师过分主动,压抑了“主体者”的主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沉睡在四周禁闭的“铁屋子”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现实是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写作教学,随意性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中,虽有几篇好作文,但总体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学生作文要么人云亦云,缺少自我;要么内容空洞,胡编乱造;要么词汇贫乏,错别字连篇。作文是反映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境地依然尴尬。步入这种难看处境的原因是作文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最根本的就是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让学生真正表达自己的思想,发挥自己的见解。因此,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提高中学生“自主式”创新教学应该是当前中学生作文教学的首选突破口。
二、对中学生“自主式”创新作文教学的探究
1、探究的内容
“自主式”创新写作教学与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课程写作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写作;写作英才的发现和培养等。
2、探究实施策略
本课题以自主探究为作文理念,以学生生活感悟为基点,以课堂作文教学为中心,以课外阅读和练笔为两翼,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放飞学生的心灵世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提出了“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正如叶圣陶所说:“要我手写我心。”因此,应该把握好作为写作主体的不同心理,以及在不同状态下的心理特征。“自主式”创新作文追求学生写作的最好心理状态,尽力寻找学生写作的最佳兴奋点,并努力使学生在有兴趣写作的时候写作,尽可能让他们有自由写作的空间,激活写作才思,发扬他们的写作激情,培养写作兴趣。
(2)实现作文教学的开放
写作是最具开放性的,但传统的作文教学拘泥于书本,往往先传授作文“套路”给学生定规矩,使学生失去“自主性”,开放的作文教学,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而是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空间,积极指导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阅览,开阔视野,不但开放空间,还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创设民主化、立体化的思维场景和和谐的思辨氛围,放开学生手脚,张扬学生个性,拓宽写作空间,写出新意作文。
(3)提创作文的全程指导
“自主式”创新教学作文就要将写作指导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包括写前、写时和写后,写前指导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准备写作的材料和培养构思能力,写中指导主要是指教师在作文过程中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它能发现学生作文的不足,比写后写前更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另外,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给学生提供鲜活的经验,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写后指导一般是指批改和讲评,教师认真组织讲评,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并对每篇作文给予热情的鼓励,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4)建立新的作文批改模式
传统的批改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都是老师批改,二是写作周期长,作文数量不足。作为“自主式”创新作文教学,强调学生作文的主动研究精神,采用多种批改方式。除教师有选择地重点批改外,让学生自批或互批,更多地是让学生把文章发到校园网或中学生网站上,大家一起来评论,提高作文水平。
另外,还应自主开展深入广泛的文学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阅读中提升文学素养,在阅读中仿写经典文本。创造多元开放的文学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老师、周边环境、生活对话,培养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生活。创建真实的文学活动,成立班级文学兴趣小组,学生自主作文,自编刊物,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学专题活动,参加各种正式的作文比赛,在报刊发表文章,培养文学英才。
作文教学的论文篇6
【摘要】
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叙真事,诉真情,以情感人。
【关键词】
作文生活辩证关系观察思考真情
一、引言
人们常说: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
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朱熹说得更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永远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脱离了生活,学生的作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无病呻吟。“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是作文。但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观察,擅长发现,用心思考,积累有方,受到感动,表达真情。
二、细心观察,发现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作文要写得真实,观察必须准确;
作文要写得具体,观察必须细致;
作文要写得深刻,观察必须透彻。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是,材料不会自己送上门来,而是需要人去认真观察、寻找、发现。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才能获得写作素材,提笔作文时就不会如一副对联所写: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横批:写不出来。因此勤于观察,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观察习惯,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观察要选准对象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有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有大自然的珍奇,也有人间的真情;有塞外的海市蜃楼,也有江南的小桥流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观察的对象,作文的素材,不一而足。
2、观察要掌握方法
观察是讲究方法的,是有方法的,掌握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①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有步骤地、按照一定顺序地去观察事物。才能观察得既全面又细致。
②观察不能单一地运用视觉走马看花,要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角觉、味觉、嗅觉等器官,进行细致地观察。
③观察事物要注意观察的角度和事物的特征。有的还须反复长期地观察。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3、观察要养成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观察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成为一个有心人,对周围的人、事、物感兴趣,去注意它、了解它。
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靠的是真正明确观察的意义与作用,靠的是对观察感兴趣,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靠的是观察后的成就感,靠的是教师、同学、家长的经常鼓励和支持……
4、要善于发现美
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干世界,无奇不有。闲暇时多看看周围,无论是花花草草,还是人情世故,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耐人寻味的美。
就像古代的张岱一样,要不是他深夜到湖心亭看雪,他哪里知道“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所以说,并非缺少美,只是它们不为人知罢了。
景色美是一个方面,然而,美不只是指景色美,它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心灵美。如黑龙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杭州英雄司机吴斌等,他们都是当代的活雷锋。
三、用心思考,善积累
有些人对生活进行了不少观察,但却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景等)的观察中,缺乏强烈而深刻的感受,没有用心地去思考。把观察到的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动读者。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中第一道练习要求观秋景,写一段200字的短文。题目中有这样一句话:“记录你的观察与思考。”如果单记录你的观察,那只不过记流水账而已,没有深度,没有力度,没有波浪,没有涟漪。恐怕连你自己都不愿读、不愿看。唯有用心思考,才能画龙点睛,妙笔生花。
除了要用心思考外,还要善于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今中外有不少积累的佳话。
古有“积叶成书”的佳话,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他积累资料的办法是一只奇妙的“瓦罐”。他曾在松江隐居过,那时,他一边参加农业劳动,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在树荫下捋摘树叶,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将这些“树叶”放入家中的瓦罐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十年竟积累下十几大罐。后来,他就用这些积累的资料写成了一部共有三十卷的巨著《南辍耕录》。
今有文坛神童邱华栋的成才佳话,邱华栋在20多年的创作中,一路闪着光走来,书籍始终伴随着他的成长。他边走边读书,边读书边观察,边观察边发现,边发现边创作,边创作边读书。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一个修养扎实、积累丰厚、敏锐智慧的作家就炼成了。
老舍先生说得好:“你要仔细观察身边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征,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文字的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习惯。刮一阵风记下来,下一阵雨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中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样的积累,就写不出丰富的文章。”
四、以情感人,抒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是为了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要说真话、实话,表达真情实感。初中生目前的作文现状是:害怕写作,作文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我手写我心,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叙真事,诉真情,以情感人。
五、结语
最后,我以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俊鸣写给学生的评语来作结:“观察,每天都要从生活中发现新的、美的东西;思考,每天都要形成一点新的思想,自己的思想;写作,每天都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警句。”
作文教学的论文篇7
在加强学生语文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作文教学,因为它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认为在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诱导,启发等教学方法,使各种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下面谈几条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激发诱导作文兴趣
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直观的心理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教师首先要方法新,把学生兴趣集中在欢乐情景中、玩耍中、游戏活动中、直观中,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导学生的作文兴趣,最常用的方法有:
1.根据学生爱受表扬的特点,充分肯定学生优点,多给学生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写作文前,有意带学生多参观、游玩,精心安排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真正地感到快乐,同时诱导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3.让学生们听故事,讲故事,以诱导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激发诱导口述能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主要途径
学生口述能力的培养是打开作文教学的钥匙,因为作文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语言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心灵的展示。把一件事很完整的口述下来,就能写下来。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口述能力方面,教师要下大功夫,常用的方法有:
1、先诱导学生口述身边发生的真事,逐步要求语言流畅,句子通顺、完整。
2、进一步要求学生再复述,教师诱导,激发学生搞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3、最后让学生复述此事的时候,要加上自己的看法。
4、让学生把自己最后的复述写下来。
5、教师先总结口述作文,再写作文,是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途径。
三、让学生积累作文语言
学生丰富的语言,是作文层次清楚,结构严禁,内容生动的基本条件。如果语言不丰富,写出来的文章枯燥乏味,不生动、不感人,更没有创新意识。因此必须让学生做到:多背优美词句,多看优秀范文,多写心得体会。只有这样,日积月累,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提高。另外,教师也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报刊和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要求他们边读边圈点勾划,记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真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让学生留心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参观、观察自然风景,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读有关知识资料,积累作文素材。
五、传授基本写作方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指导学生怎样读题、审题、确定中心。指导学生怎样去搜集材料、选择材料。指导学生如何布局谋篇。指导学生怎样用恰当的语言去表达。指导学生如何修改文章。这些最基本的方法掌握了,就能激发其写作的兴趣。
六、评讲作文、诱导学生作文的兴趣
评讲作文要多鼓励,多表扬。评讲作文要纠正错误,但语言要婉转。评讲作文要全面细致。评讲作文时,对共性问题要集体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反复设想、反复评价。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诱导,激发兴趣至关重要,应该成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条主要途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