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制度文化
小学班级制度建设
长期以来,小学的班主任常常是起早贪黑,事必躬亲,不自觉地运用着“保姆式”的管理。这种局面,既不利于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新基础教育理念要求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主人,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展现。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使班级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成为学生个性成长的集体,成为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集体,还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让他们在以班级为“家”的自我管理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班级的自主管理中成长呢?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作为“家”的一份子,不仅要让学生们相互了解,作为班主任老师,更应该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方方面面,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管理的意识。因此,我经常与他们进行双边、双向及多向的沟通,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一切行为活动,了解他们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等内容,并及时抑制他们的。错误思想,鼓励他们认真对待新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课堂上,我也很注意观察学生,及时捕捉他们的喜怒哀乐,正确调控他们的情绪,用相信人、发展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抓住有利时机,给予表扬,树立起了他各方面的自信心,逐渐改掉坏毛病教师只做有心人。
此外,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我还经常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思想情况,对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并让家长多关注他们的孩子,配合好班级工作。
二、建设班级文化,创造温馨的“家”。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最长的地方,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使学生高兴来学校,还能呵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从班级这个“家”中感受到温馨。
在班上,我让他们参与到办板报、布置教室的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整个班级充满了成长的气息,勃发了生命的活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能。”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因此,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每次组织活动之前,我总是有意识地让学生集思广益,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班队活动,创造积极参与的氛围,使学生有所收获。例如:“故事大王”、“岗位轮换制”等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坚强的毅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是“家庭”中的一员,人人都应该为班级工作,为“家庭”添砖加瓦。此外,我还经常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这些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班级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班级中主人翁的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制度下一篇:没有了班级制度文化篇2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益。二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方面的指导,以培养学生品德和能力为核心。现根据学校绩效考核办法特制定制度如下:
一、学校成立优秀班级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刘xx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领导小组每周五下午进行汇总,实行每周一公示制。
三、文明班集体奖励标准。每学期在1-3年级和4-6年级中分别选择一名扣分最少的班级为文明班集体,奖励该班图书30册,作为班级图书库。
四、文明班集体具体考核细则(实行扣分制,每周小汇总,期末总统计)
(一)、安全管理
1、班主任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安全主题班会,有详细材料及活动记录(用大教案本)。(占4分,少一次扣2分)
2、每学期初至少开展一次安全演练活动(有时间、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效果总结)并附照片。(缺少扣2分)
(二)、卫生管理
学校两个阶段卫生检查小组,每周一、四对教室和卫生区进行两次检查得分,1-3年级为一档次,4-6年级为一档次,每次得分第一名为0分、第二名为-1分、第三名为-2分。
(三)、班级工作档案管理
1、班级制度健全,彩色纸打印张贴班级墙上(包括班级岗位分工),无制度者扣2分。
2、主题班会每学期不少于10次,每少1次扣1分。(以班级活动记录为准)
3、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条款与总结齐全,缺少一项扣1分。(要求a4纸打印或稿纸书写)
4、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会议议程及内容齐全。缺少扣2分。
5、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学生兴趣特长。(要求a4纸打印)(缺少扣1分)
6、附加分:学生参赛记录及获奖情况统计(每项、每人次加1分)。
(四)、学生习惯养成管理
1、升旗学生佩带红领巾,队伍整齐、肃静、不迟到,统计迟到人数最多的班级,每周扣1分。
2、两操班主任到场组织;学生集合快、静、齐,做操认真;操后诵读声音整齐洪亮。(最差者扣1分)
3、语言文明得体,在校学生交流坚持使用普通话。(发现一次扣该班1分)
4、课前十分钟班班有歌声,经校检查无歌声者每次扣该班1分。
5、教室内黑板报每两周更新一次,学生卫生检查小组负责检查,每发现一次未更新扣1分。
6、不文明行为检查重点(学生攀树、上墙、上花池、上乒乓球台、破坏标牌公物、乱写乱画、欺负学生打架、扔纸屑、吃零食)。
7、放学后班级门窗、灯、电扇关闭上锁,桌凳子摆放整齐。(发现一次扣1分)
(五)、任课教师评议附加扣分
学期末经每位任课教师商议,反映班级纪律差的班级扣2分。
班级制度文化篇3
一、学情评价:
班级学情评价表张贴在教室前面黑板的下面。
每上完一节课,同学们感觉自己在课上有收获或者在这节课上表现积极,掌握了很多或一点儿内容或是解答的方法等等,都会在《学情评价表》上相应的位置点一个红色的小点,一表示自己的收获,二是对老师的评价。
二、优秀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表(评比台)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共四个小组,从周一到周五。
每个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在课堂上展示了自我都会得到相应的加分,每天小组内的得分书写在小组评价表内。如:
1、课上只要展示加1分。
2、问题回答的好,受表扬的可以加2分。
3、回答问题看书加1分,不看书加2分。
4、给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点评、评价和改正加2分。
然后结合一天内的表现进行给分,每天小组的得分在评比台上公布,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评比,评出三个优秀小组给予奖励。
三、小组内评价:
每个小组都有正副组长,正组长有组内记录本,记录每位组员的得分情况。
1、学习得分,从学习状态、学习投入度和课堂展示来评价。
2、作业得分,从检查作业来评价,作业好加1分,未完成减1分。
3、品德得分,从文明礼仪评价,在班内做好事奖励分数,老师表扬奖励分数。
4、纪律得分,打架、骂人一次减5分。
5、卫生得分,作为值日生做的不到位减5分,地上有一片纸减1分,表现好的奖励分数。
6、宿舍得分,从在宿舍内的表现评价。
以上六项得分,组长每天记录,每周总结,每月一评比,从评分中选出优秀组员,班内给予奖励。
四、个人升级:
班内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级别,用自己的得分来升级,前五级:50分可以升一级,五级以上100分升一级,级别越来越高,每学期一总结。
1、小组内的个人得分,每周一总结。
2、每次月考得分,班内共50人,十个名次一个等次,第一等次奖励50分,第二等次奖励40分,第三等次奖励30分,第四等次奖励20分,第五等次奖励10分,五等次以后的奖励5分。
3、小组内组员评比得分,每月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评比,第一名得10分,第二名得9分,第三名得8分,第四名得7分,第五名得6分,第六名得5分。
4、每次考试进步与倒退得分,每次月考学生在班内的名次进行比较,进步的首先加5分,然后前进一名再加1分,……前进10名,再加10分等等;如果倒退,退步一名减1分。
5、稳定成绩得分,上次考试在班级占前10名,本次考试仍然在前10的另外加5分。
6、年级排名得分,每次考试进入年级前50名加10分,进入年级前100名(51-100)加5分。
班级文化篇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虽然古人已经消去,但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把他们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心里。这学期我们搬进了新校,为了传承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大比拼。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兴奋地不知所措:有的高兴地跳起来,有的激动地鼓掌,有的交头接耳谈论方案,好不热闹。
老师分配任务,我们准备材料及工具,这些东西要用什么做呢?泡沫球?不行不行,一碰就烂了。玻璃?也不行,因为易碎,不安全。“要不用亚克力吧!既好看又结实。”小明提议。于是最终我们选择了亚克力。老师让我们分为了两组,一组制作图书角,一组织做文化框。
图书角被安置在书柜上,标题做个向日葵式的,黄底黑字很醒目,样式还可爱。旁边的绿萝给她们装点,给这感人的画面画了点睛之笔。为了制成这样,我们可是费了不少功夫:小刚在黑色的字,小柔在剪黄色的卡纸,而小红用剪刀细致地把向日葵的形状小心翼翼地剪,再插上“翅膀”,看!她们笑得多开心啊!
另一组制作文化框,这个东西可不容易做,我们先把中间的“中国传统文化”刻好,然后贴在整个文化框的满分作文网中心,接着就是下面的头条,要一点一点地粘,生怕放偏,要不就不漂亮了!弄完长条,再往下面放几盏灯笼,要小心,千万别摆偏了,再把上面的“仁、义、礼、智、信”放好,整个板面就行了。
最难的部分就是那线条,歪七扭八,怎么可能摆好?再加上角度控制不好,很容易前功尽弃了,但我们可是一座城墙,不是轻易就被风吹倒,它只好不情愿,歪歪扭扭地自己走上去了,这样就剩最后的部分——两把扇子和梅花枝。“老师啊!老师,你咋还没来呢?”
“让我来吧!”老师终于出现了。只见她拿着用具大步流星地走过来,我们仿佛看到希望之星在闪耀。老师踩上桌子,拿起梅花枝就往上贴,但是很不顺利,枝子太歪了,老师费力地撕下来又贴上,梅花枝好了,但梅花可不听话,怎么也不上去,老师只好都撕下来重新贴,就这样,来来回回弄了三次,把花骨朵都按上去了。就剩下两把“学问”扇子了,这好办,老师把扇子模型贴上去,再写上字,班级文化就制好了。
看到我们亲手做的班级文化墙,我们既激动又兴奋,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同时它又时时鞭策我们要勤学好问,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