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作文篇1

对于常识,我们普遍认为是生活中的一些极为普通的生活知识,如过马路要红灯停,绿灯行,不能用湿手触摸开关等。有了这些常识,才能保障我们平安成人。但就这些极为普通的常识,又能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得到呢?

这就体现了常识的又一含义:人的素质。因为常识体此刻人的日常生活,而素质是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也能够将人的素质归为常识。从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就能够大致地得到他所具备怎样的常识。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在举国悼念的3天里,中国的网界都自觉关掉了所有的网络游戏及其他娱乐栏目。一位临近成年的女生却因不能在这3天里玩网络游戏而制作了一个长达10多分钟的视频对中国人进行辱骂,她将自己无理的不满发泄在人们的极度痛苦中,就是一种缺乏常识的表现。一个群众拥有较高的常识,那么不管这个群众所培养的人原本常识怎样,都能在这个群众的薰陶下提高自己的'常识。中国足球运动员李玮峰,原本是一个惹是生非的人,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球迷。之后被送到韩国足球队后,受韩国队员团结歉让的感化,竟变得文静了,且拥有了一大群球迷。因此说常识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常识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一方面它能保障人的安全,另一方面则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培养常识是一种递进关系,应是先从无知培养至其有安全意识,再从有安全意识培养至有高素质。有了这两种常识,才能算具有较完整的常识。一些家长由于只对孩子进行成绩的培养。

而造成了“高学历低素质”的“人才”,其实,具有较完整的常识及好成绩才是每个人应追逐的一个目标。常识,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就是不能以权谋私;对于一个明星来说,就是不能在言行中侮辱自己的中国,对于我们学生乃至每个人来说,常识就是不污染他人,分辨并禁止他人侮辱。

常识作文篇2

我曾经阅读过龙应台的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做《常识》,我记忆犹新的一个片段是,龙应台刚了解到有一只虫子叫马陆,她很兴奋,告诉很多人这种虫子叫什么,但是她发现周围的人从小就知道这种虫子叫做什么,还知道这种虫子的壳是硬的,一节肢体上有两条腿,这种虫子是没有毒的。对于很多人来说知道马陆长什么样是一种常识,但是对于龙应台却是知识上的盲点。我就是一个常识比较匮乏的.人。

一些生活上比较实用的常识我都不太清楚,比如说吃了感冒药消炎药不能喝酒,有的消炎药会和酒反应生成毒药。狗狗不能吃巧克力,这对于它们是剧毒。维生素C和海鲜不能一起食用,不然会生成剧毒砒霜。吃了柿子不能喝凉水,鱼香肉丝里面是没有鱼肉的……这些常识都是别人告诉我的,我每次获得一个常识知识,都会历经一番挫折,偶尔还会被人善意的嘲笑一下。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第一次好好朋友在学校食堂吃鱼香肉丝的时候,我满脸幽怨,抱怨这盘菜里根本就没有一点点鱼的味道嘛,里面的肉条怎么吃都像是猪肉,好朋友以为我在开玩笑,但是见我久久不澄清我是在开玩笑,她们便用很奇妙的眼神看着我,然后不约而同地告诉我,鱼香肉丝本来就没有鱼肉呐。只剩下我一个人一阵尴尬。

我曾一度被封为“常识的匮乏者”,虽然我取得这个名号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但是这个名声带给我唯一的好处就是,我身边的朋友总是留意我的一举一动,不时地告诉我一些常识,然后我就会开心地做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让我身边的人都很无奈。我平时也是比较乐意询问别人常识知识的,只是遗憾的是,对于他们是常识的知识,对于我就像新的科学研究知识……

常识作文篇3

一位农民曾经向一伴教授问道:“一位聋哑人到五金商店去买钉子,通过手势成功买到了钉子,那么,先生,请您想象一位盲人该如何买剪子。”“只要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样就可以了。”教授这样回答。可是,他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常识:盲人是会说话的。生活就像一座迷宫,我们丈量着,计算着怎样走到终点,却常常忘了脚下最简单的路。

常识,是代代人们总结的`生活经验,而生活,需要常识。有这么一个故事,几位专家到饭店吃饭,发现装醋和油的瓶子弄混了,此时,餐桌上没有了第3个容器,于是这几位专家开始绞尽脑汁地计算,该怎样将醋和油互换。这时,一名服务生走来,将写有醋和油字样的瓶盖位置互换,问题迎刃而解。

满腹经纶的几位专家居然不如一位服务员,是知识不足吗?不是的,只是因为缺乏生活常识,而因此被小小问题难倒,常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常识不仅是经验,还是另一种思维模式。当我们被困境所阻,为困境所恼时,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如铎醒世;“超人”克里斯托福·里夫摔下马背导致瘫痪,当所有人为他前路所惋惜时,克里斯托福转战导演一职,当他将全球奖捧入怀中时,人们如醍醐灌顶:“禁止通行”的路牌不是要你停止,而是提醒你该转弯了。

人生不会允许你做将巨石推向山顶又掉落山崖的西绪弗斯。当我们被各种“真理“所桎梏时,何妨让思维转个弯,也许便能另辟巧径,解决问题。

当然,常识不是万能的,它不过是在你拥有足够知识足够真理的人生中画龙点睛的一笔。人人都知苹果成熟会从树上掉落在地,但牛顿只有一个,若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又怎能推出万有引力定律。

常识有时会成为偏见,就如人们往往认为穷凶极恶的人应该被唾弃而忘了他的心中也许还有一片柔软,而只有不断求证不断推倒不断重建,才能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

就如下棋,若无足够理论只凭一腔热血抑或只有理论而无思维的常识都无法取得胜利,唯有知识、常识兼备,你才有可能将生活这座迷宫走好。

常识作文篇4

冬日的早晨,推开屋门,一阵寒风吹入,疯狂地摆弄着我的头发,肌肤一股冰凉。街道上一片冰雪的世界,冷冷清清,偶有人来往也是静悄悄的。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洗切的。寒风一丝不苟地吹入衣服的空隙里,凉飕飕的。

我在风中前进,腿僵硬无力,旁边传来一阵刺耳的声音,是铲子撞击地面的声音。一个老人正在盲道上铲雪,他身穿军大衣,双耳冻得通红,眉头上覆着雪花。我正要到旁边吃早饭,饭店里走出一个年轻人,提着垃圾,左顾右盼,接着把垃圾随手丢到盲道上。老人停下手中的活,望着年轻人,随即跑过去抓住年轻人的衣角说:“孩子,这里是盲道,不能丢东西。”

“盲道关我什么事!”他不耐烦地说。

“这是常识,盲道上不能有杂物。”老人轻声教诲。

“常识又不是给我定的,谁爱遵守谁遵守。”年轻人扯下老人的手,愤怒地走了。

老人失望地摇摇头,俯下身子,一个一个地捡起垃圾,将地面打扫干净。我打消了吃饭的念头,也蹲下帮老人。老人看着我,我看见他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的心也被老人感化了,他身上散发着正义之光,他尊重常识,尊重盲人,能为别人着想。

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是否懂得常识,是否能将常识落实于行动。一个懂得常识的'人未必能尊重常识。常识来源于生活,哪怕一件微小的事情都包含着常识的基本道理,只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这就是常识。

常识是爱,常识是德。尊重常识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更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美的体现。

尊重常识,让善良的道德之花绽放美丽。

常识作文篇5

昨天当我从学校回家时,我看见我的父母正准备做鱼。妈妈说:“这个鱼鳞真的很难刮!”结果,我用我的头脑,终于想出了书中提到的刮鳞器。

让我们照我们说的做。我先找一块松木板,然后找一些小钉子,一个瓶盖和一把锤子。

首先,我压下木板,把酒瓶盖放在木板的一端,用小钉子在酒瓶盖上钻一个小洞。然后,我正要用一把小锤子钉钉子,但是锤子砸到了我的手。我把创可贴放在手上。我开始第二次打钉子。这一次我保持警惕。我把滑冰用的塑料手套戴在手上。“毛!”就在这时,钉子被钉在了酒瓶盖中间的`木板上。"我做了一个刮鳞机!"我喊道。当我母亲听到这些时,当她看到我手里的刮垢器时,她忍不住闭上了嘴。

我从中学到了一个真理:如果你用你的头脑做任何事情,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此外,遇到困难时不要灰心,否则你将一事无成。

提交了两篇文章供通过。男孩女孩们,我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叫做“肥皂再利用”的小把戏。每个人都不应该知道如何去做。现在让我告诉所有人!

上周六,我妈妈正在洗衣服,突然她抱怨道:“啊!这个肥皂头太小了,不方便使用,但是扔掉太可惜了。算了,我们把它扔掉吧。”我在书房里看书时听到了这些,心想:要是我能再用这么多肥皂头就好了!所以,我立刻对妈妈说:“冷静,冷静,冷静。让我上网查一下,想个办法。”我打开电脑三次,五次和两次。好事多磨,最后我找到了它。原来肥皂头可以包在丝袜里,然后不断揉搓。干燥后,可以用水将肥皂头倒出,直到揉捏成型。哈哈,肥皂可以重复使用!然而,人们不应该为了这个目的而买丝袜,而是应该把它们穿破。一举两得!

常识作文篇6

周末有很多样作业,不过,尽管作业再多也阻挡不了我看书的步伐和希望。所有的作业早已做完,只剩下一样看常识书的作业了。

我从书包里拿出《中国学生不可不知的1000个文化常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时,正在厨房里整理碗筷的奶奶走了过来,翻了翻,对我说:“你呀!不要看这些花花绿绿的无聊的`书,要多做一些语文数学英语题才好,这样,才能提高成绩。看着常识书有什么好的,高考才不会考这些东西呢!”

“奶奶,您别这么说,常识也很有用的。不信的话,我来考您几道题试试!”我骄傲地说。

奶奶满不在乎地回答:“你奶奶我呀!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常识我可很擅长,不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吗,简单。来吧!”

“好!那我来考您几道题!”我偷笑着,等着奶奶,“曹操的《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指什么?A﹑酒;B﹑人名;C﹑地名!”

奶奶疑惑不解地说:“什么《短歌行》啊!什么东西,随便选一个吧,嗯……嗯……B吧!”

“哈哈,错了,是A﹑酒。”我幸灾乐祸。

奶奶不服气地反驳:“A就A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次只是不小心而已,不算,再来一次。”

“好吧好吧!”我无奈地说,“除夕时贴的门神一般指谁?A﹑关公和秦琼;B﹑秦琼和尉迟恭;C﹑秦琼和程咬金。请选择!”

奶奶抓了抓脑袋,说:“上次是A的话,这次呢,肯定也是A啦!”

“又答错了,正确答案是B﹑秦琼和尉迟恭哦!”我笑着回答。

“是吗?”奶奶羞愧地低下了头,“好吧,我承认常识也很有用,今后你可一定要多教我一些哦!”

“OK,我会经常教您的!”我回答,还在一旁高兴地手舞足蹈,跳起了骑马舞,对着天空大喊:“耶!……”

常识也很重要哦!

常识作文篇7

把形状写错

例一:中午,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小花猫那双又圆又亮的大眼睛直盯着我。

猫眼的瞳孔是随光线的强弱变化而变化的。光线越暗,瞳孔越大,猫眼又圆又亮,所以,在黑夜里它也能捉到老鼠。到了中午,特别是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瞳孔缩小,猫眼几乎都眯成一条线了,它怎么可能是“又圆又亮的大眼睛”呢?如还不信的话,同学们不妨回去找只猫仔细观察观察,看看观察到的事实究竟如何。

把色彩写错

例二:田野里的高粱熟了,一棵棵沉甸甸的,低着头,远远望去,一片金黄。

“一片金黄”是我们在描写麦子或稻子熟了时候常用的词语,高粱熟了的'时候,颜色是红的,用“一片金黄”写高粱,显然是搞错了。

把声音写错

例三:“咚!咚!咚!”他轻轻地敲了三下门,便非常有礼貌地站在门口,等待着主人前来开门。

“咚!咚!咚!”这应该是举手擂门的声音吧。这人既然“非常有礼貌”,又“等着主人来开门”,敲门应当是轻轻地敲,怎会出现擂门的声音呢?

把数字搞错

例四:几百年前,我国有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名字叫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朝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几百年前”虽然也有“很久以前”的意思,但和“两千多年”相比,差得太远了。

把时令搞错

例五:初春的一天,我们来到南通的狼山,站在山顶,举目四眺,只见那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吹拂下,卷起层层麦浪。

初春,在南通一般指二月份,麦苗刚刚返青,它们在微风吹拂下,只能泛起绿色波纹,不可能是“麦浪”。到了初夏五月份,麦苗长高了,风刮来,才有可能卷起“麦浪”。

常识作文篇8

上个礼拜,朱老师就说过接下来的每一堂常识课都会由同学们来上,每一堂课,同学们可会三个或四个一起上。同学们一听可兴奋了,马上讨论起来,都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我也不例外。我们这组的成员有我、包路遥和王曦。先别说我们组,还是来看看今天,是由哪几位老师上的`吧!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就是,让同学们期盼已久的常识课。上课铃声刚响,大家都安安静静地坐着。这时,只见三位小老师上了讲台,仔细一看,哦!原来今天这堂课是由钮丹荟、吴梦思和朱琳茜来上的。朱老师则在一旁拿着听课笔记,记录今天这堂课……吴梦思走上讲台,用手把头发一撩,喊道:“上课。”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Standup。”“Sitdown,please。”吴梦思又喊道。同学们齐刷刷地坐了下去。只见三位小老师手里拿着课本,另一只手指着黑板上的课题,像模像样地说:“请同学读一下课题《圆明园的浩劫》。”同学们刚读完,小老师就开始问问题了:“同学们读了课题之后知不知道‘浩劫’是什么意思?”“可以用字典。”朱琳茜又补充道。不只是小老师没威信,还是同学怕麻烦,竟没人查字典。坐在一旁的朱老师见了,说:“有字典不查,小老师都提醒了……”还没等朱老师讲完,同学们就查起了字典。班主任就是班主任,威信可真大呀。小老师准备得也太充分了,问题问完一个是一个,资料看完一个又看一个。有些慢的同学还真跟不上这堂课的节奏。这时,小老师让同学们找出英法俄美侵略时的句子,同学们个个都踊跃发言,我也不甘落后,找到了一句句子,我很生动地读了出来,老师就表扬我读得好,接着又畅述了对这句句子的理解。老师听了又表扬了我。连续的表扬让我充满了信心,又回答了几个问题……

这堂课小老师准备得很充分,而且又上得那么生动,不过我相信,我们这组会更加出色、准备得更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