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作文篇1
同学们,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我的家乡就有“撞蛋”的习俗。
撞蛋开始了,观众在一旁喝彩,随着一声“开始”的声音,我就开始撞起来了,另一位“选手”也不甘心,也撞了起来,这时“选手”的.蛋破了,我便拿起他的鸡蛋。“观众”又欢呼了起来,我说:“还有谁来?”别队又上来一个人,“观众”一看,竟然是去年的撞蛋冠军,我们大惊失色,突然”队友”大喊着:“加油,加油!“我拾起信心,喊道:”开始吧!“
我飞快的转着手,他笨拙的左扑右闪,一声蛋壳破裂的声音,我战胜了很强大的”敌人“,为我们队加大了光荣!
我把两个蛋吃了,正好中场休息结束了,我便走向“战台”,对方挑了一个手劲大又灵活的“选手”来挑战我,可对方不知道怎么蛋壳已经破了,我说:“你快换个蛋吧!”他飞快的跑回家拿了一个蛋跑回来了。
我先用一套老办法,不知道这家伙是在家偷偷的休息了一会儿,还是多休息了一会儿,可我依然且战且退,终于,我获得了冠军。
我期待着下一届孩子们撞蛋激烈的比赛。
端午节习俗作文篇2
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吗?下面就让我来一一告诉你们吧!
正所谓“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时我就会知道今天是端午节。
端午,又称重五,是我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一个重要节日呢。在这天,大人门都要给我们小孩带上“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的长命缕呢。每家每户还得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如果你是南方人,那么还要吃“五黄”即“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粽子和雄黄酒。怎么样,有意思吧。
更有意思的是,端午这天很多地方都会赛龙舟和吃粽子。赛龙舟,顾名思义,竞渡龙舟嘛!而为什么要竞渡龙舟?纯粹为了好玩吗?不是!相传赛龙舟,还有个小故事呢!从前,有个爱国诗人屈原,有一天,他听说了自己的祖国被占领了,爱国的他气得受不了,便来到了汨罗江边,投江自杀了。相传,竞渡龙舟是为了捞救爱国诗人屈原。而吃粽子呢,其实是把粽子投进江内,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吃屈原的遗体。关于赛龙舟和吃粽子,还有这么个令人落泪的故事呢﹗
这就是快乐又令人辛酸的端午节,同学们,你们明白吗?
端午节习俗作文篇3
端午节,湘湖下孙宗祠举行了一场包粽子比赛,我和妈妈也是其中一组参赛人员!
糯米、粽叶、细绳,万事俱备,只欠一声令下。主持人叔叔一声令下,大家都开始紧张地忙碌了起来。我左手托着粽叶,右手一卷,把粽叶折成漏斗状,挖了一大把糯米放进粽叶里,然后把竖着的粽叶往下一按,封住了漏斗口,再缠上线绳,一个菱形的粽子就包好了。妈妈高兴地大喊:“你好棒!”周围许多人也开始关注我。我既兴奋又紧张,马不停蹄地连续操作,一会儿工夫,妈妈和我已经包好了3个粽子了。我偷偷地瞄了一下旁边的小朋友,哇!他们也很快。我急了:再快点,再快点!可是越急越出问题,粽叶破了,妈妈教我的绕绳子的方法也忘了……
“时间到,停!”评委阿姨开始评分,主持人叔叔最后说:“这一轮的'第一名是2号。”我和妈妈击掌欢呼起来:“耶!”原来我们是这一组包的最多的,而且样子又漂亮。
这次包粽子活动,我和妈妈都很开心。粽子里不仅仅有糯米和笋叶的清香,还包着无穷的快乐和无尽的亲情!
端午节习俗作文篇4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填入汩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们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入江里,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咸鸭蛋,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人们还要举行赛龙舟。
首先是包粽子,要把竹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在准备好绿豆、鸡蛋黄、肉等材料做馅。再把长长的竹叶折叠,围拢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馅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均,最后把竹叶包着的粽子做四个角的形状。包粽子最后一道工序是:用棉线绳包好粽子,不然粽子在煮的过程中就会松开。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水要漫过粽子,用猛火煮,大约一个小时后,改用文火煮三十分钟。等粽子熟了以后,就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
然后是划龙舟,千姿百态的各式彩龙在江面游弋,有的舒展着优美的`身姿,有的摇头摆尾,有的神采奕奕。当划龙舟比赛开始时,各色各样造型的“蛟龙”如箭里弦,欲争群龙之首。此时,健儿们狠劲猛划,奋力冲刺,两岸滚起阵阵“加油”的声浪。
端午节不仅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还是一种古老的传统。
端午节习俗作文篇5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习俗作文篇6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成立的。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在很久以前楚国人因为舍不得屈原投江而死去,所以有很多人划船去赶救他,他们都争先恐后,但是追到了洞庭湖屈原就不见了踪影,之后的每年5月5日他们就会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水中的鱼,以免让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到现在赛龙舟的习俗还是有,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会赛龙舟。
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中国人民,在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看由来已经很久了,而且花样也非常多,在古时候,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且不让屈原被雨吃掉,所以,人们每当那个时候都会在水中扔下粽子,这样鱼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体,而是去吃那些粽子了。端午节的时候,还有小孩子佩香囊的'。
端午节的习俗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习俗都有。
但最终,这些习俗大多都是来纪念屈原的。
端午节习俗作文篇7
几千年前,见逐而作《离骚》的屈原先生,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怀抱对祖国沉沦的悲痛,跳进了滚滚江水之中。人们为纪念这位为人敬仰的爱国志士,每年的农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会向江中投掷粽子(叶包饭,饭夹枣)。久而久之,这便成为一个习俗,而这天也被命名为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契机,每每打开粽子,眼前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一份流传千古的爱国忠魂……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端午节已不再属于中国,在不久前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布的新一批文化遗产中,端午节堂而皇之地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不禁让众多华夏子孙大跌眼镜。我们在得知这条消息之后该做些什么呢?抱怨联合国相关机构处事的不严谨?批判韩国对历史的歪曲?或是为“粽子”的专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应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