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箭读后感600字篇1
暑假里,我读了许多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这本书主要讲了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女大学生米兰,在四个坏小子的怂恿下,来到白林果小学被聘为六三班的班主任。因此,她与H4之间发生了许多趣事。
米兰的教育方式别具一格,标新立异。她让李小俊明白要用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不能依靠别人,她事事将孩子的立场放在第一。有一次,六二班和六三班同学打架了,米兰并没有追究,因为她知道六年级的孩子有很强的认知能力,米兰也有和孩子一样的童心,她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完全不像个大人的举动……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是米兰和同学们之间建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最令我百感交集的是米老鼠有一次旷课了,那是因为他家的波斯猫与一只野猫相爱了,波斯猫怀上了猫宝宝,从此它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后来,波斯猫因为难产被米老鼠送进了医院,可是他并没有那么多钱付医药费,只好打电话给米兰,米兰立刻把钱送过来了。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善良并且富有同情心。米兰还说:“这件事是米老鼠经历的一次终生难忘的美好情感经历。这种特殊的教育方法,使学生们纷纷对她竖起大拇指。
与孩子一起玩的老师并一定是坏老师,而会让孩子边学边玩,体会到无限的乐趣,严格要求的老师也不一定是好老师,因为他(她)们不理解孩子们渴望什么。所以,只有一个能充分理解孩子、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坏小子们虽然很调皮,但心地却是善良的。也许,从他们的行为上而判断他们的品质并不是正确的,应该对他们进行更深层的了解。
这本书带给我的道理有很多,故事也有趣温馨,我喜欢这本书!
时间之箭读后感600字篇2
它讲的是一个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不可思议的故事:毛毛是一个从孤儿院里跑出来的孤儿,奇怪的是她住在一个废弃的露天剧场里,谁也不知道她几岁了。她在这个小镇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比如吉吉、老贝波……他们很喜欢毛毛,只要有什么心事儿都会去找毛毛说,毛毛就认真地倾听他们说话,他们说完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没过多久,毛毛就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秘密:原来‘灰先生’一直在神不知,鬼不觉地窃取别人的时间。只要见过‘灰先生’的人,他们就没有笑容,天天就知道工作挣钱,把时间当成财富,没有时间和别人交谈,也没有快乐。有一天,毛毛跟着一只乌龟——卡西欧佩亚,来到了时光老人——候拉那里,毛毛认识了时间花,知道了如何打败‘灰先生’。毛毛和‘灰先生’的战斗开始了,最后毛毛胜利了,她把被‘灰先生’抢走的时间又还给了人们,人们又像以前一样快乐了。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毛毛,因为她很善良,很会倾听别人说话。我明白了,倾听很重要,学会了倾听,就会有好朋友。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快乐。如果我们没有了时间,人生就会在忙碌中度过,如果我们有了时间,人生就会在快乐中度过。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总是浪费时间。有时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该学会的知识没学会,回到家里还要再学;有时写作业时粗心,写错了还要重写;有时写作业时做手工,作业没做好,手工也没做好。这时,‘灰先生’就轻易夺走了我的时间,我就没时间玩了。以后我要上课认真听讲,把该学会的知识都学会。写作业的时候,不做手工,还要细心,争取不出错。这样,‘灰先生’就无机可乘了。
以后,我要珍惜时间,认真地学习,快乐地玩耍,让人生充满乐趣!
时间之箭读后感600字篇3
今天我看又好看的《时间之箭》。我一拿到这个书的名字,我猜想︰是不是有人进了黑洞,回到了以前的白垩纪呢?我去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去看一看,就能解除你的疑问。”我听了我拿起了《时间之箭》这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原来,有一个名叫梦幻的女孩,因为一次学自行车误入了一个可以穿越时间的“虫洞”,让她进入了危险的白垩纪。在这里,梦幻交了一个朋友,名叫桑吟,得知他就是55年前失踪的古生物学家桑吟,听他讲述了他与物理学家方舟为解开恐龙灭绝之谜冒险返回白垩纪的神奇经历。梦幻还亲眼目睹了各种各样的恐龙和它们之间的残杀,并经历了彗星撞击地球引起物种变异,恐龙小时的残酷场面。最后,梦幻在桑吟的帮助下,借着桑吟的提示,找到了返回现实生活的“虫洞”。可是,为什么桑吟不和梦幻一起回到现实生活呢?
看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我一定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太好了,如果将来有一种工具可以随意穿越时空的话,我一定要看看那种情况,体验一下古代人的生活,然后告诉现在的人们,让他们知道什么事生活的艰辛。同时,也希望人类能够好好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动物们和平相处,不要破坏生态平衡。
时间之箭读后感600字篇4
作者借助时间之箭的概念回顾了一整部物理学史,希望在不同时期的物理学描述中寻找到有助于解释时间之箭的理论可能。最末几章谈到了混沌系统以及混沌理论与细胞、组织、生命、群体现象之间的可能关联。作者时不时地把时间之箭附和其中(这种做法贯穿全书),这无疑是这本著作的一大特色,但是强调过头可能并非总是好事。因为作者似乎并没有帮助读者区分开来“时间”与“时间之箭”两者的不同。时间“t”,真的是内禀于物理系统理论所必不可少的基础元件吗?——一方面,“t”在经典物理中的确扮演着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它又是完全的不可度量;还是说,它仅充当一个意向性的概念置换?——出于便利,人们将事件的联系与变化所展现的固有模式(与形式)粗简地称为(甚至理解为)时间。这样看来,我们或许不必执着于“时间”这一词汇概念,而应该越过这个可能造成概念混淆的虚晃,去直视使得它得以成型背后的物理性质,即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此一来,时间之箭就出现了。
厘清之后,或许就可以将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全都接受下来。首先,时间在物理学上用字符“t”表示,它既能够作为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实在”被假设,也可以作为人们的意向性概念(像货币一样)被描述,只要人们能够梳理其中的不同含义;而时间之箭,指的是内禀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派生的事件联系和变化中特定的物理性质和指向,它的重心在“箭头”上。至于时间是否真的是实在,还得看人们对实在的具体定义;至于如何定义实在,上帝那老头子在咯咯发笑。
问题出现在了哪里?我们!是的,我们!我们总想着一个独立、绝对的客观实在世界,有待被发觉。但是这世界必须经由我们去认识、度量并且加以论证,而我们老是忘记这一点!我们学得像上帝一样,脑子里构造着这么或那么一个世界,但是实际上我们不在世界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