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科学作文篇1

记得第一次接触科学,我还在上幼儿园中班,当时哥哥拿来一盒蚕宝宝,我一看到那些白白胖胖的蚕,就非常感兴趣,于是就问:“哥哥,那是什么?”

“是科学老师要我们养的蚕宝宝呀!”

“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很有趣的课程,有时候还会做实验,希望你以后也会喜欢。”

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科学。

时间过得飞快,现在我已经读小学三年级了,通过赵老师的教导,我对科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比如,我知道了植物会通过阳光制造出养料和氧气;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磁铁是有磁性的……最有趣的是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让我发现了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

有一次,赵老师要求我们找蜗牛,于是我们大白天来到八卦田和江洋畈公园去寻找。可瞪大眼睛找一天也没发现一只蜗牛,还累得腰酸背疼。晚上回到家,我和妈妈上网查了查关于蜗牛的资料,才知道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是不是白天光线太强,地上又比较干,蜗牛躲在泥土里睡大觉呢?于是我们决定晚上再去碰碰运气。结果找到了40多只蜗牛,还发现了一只癞蛤蟆,它的胆子也很大,我一边给它唱蛤蟆曲,一边用手去摸摸它,它也不逃跑,瞪着两个鼓鼓的'大眼睛很有味道的听着……还有草丛里会跳跃的蚱蜢、会弹琴的蟋蟀、江洋畈公园发现的可爱小蝌蚪……这一切都让我觉得大自然真是一个五彩的万花筒,充满神秘的色彩。同时也有太多的“为什么”,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用心思考,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开这些谜团。动物的世界,昆虫的世界是我最感兴趣的。于是,法布尔的《昆虫记》被我请到了书架上。通过它的介绍,我对昆虫的世界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五一假期,可爱的蚕宝宝走近了我的生活。我细心呵护着它们,摘桑叶、清理枯叶及粪便,俨然觉得自己就是它们的母亲。希望通过观察蚕的短暂一生,真正体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科学,我的新朋友,我对你的热爱会一直保持下去的。同时,希望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对待科学。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勤观察、常记录、多思考,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热爱科学作文篇2

这几日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宇宙是一门古老的科学项目。

古代人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但在公元前340年,希腊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北斗七星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可他却错误的创立了“地心说”,后来在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的探索下证明亚里士多德“地心说”的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是静止的,但牛顿定律推翻了这一假说。之所以造成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只是一味的空想并没有去证明,但牛顿等却相反。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科学是要去论证去探索的.。

19世纪法国拉普拉斯根据牛顿因理论推测宇宙是完全被决定的,但后来发现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乘上粒子质量再乘以速度的不确定性不能小于普朗克常数它试是世界上的一个基本的不可回避的性质。为此我们可以知道科学不但要学习前人的成果,同时还要不断的加深研究。

亚里士多德相信宇宙中所有物质是由土、水、火、空气。在这些元素之上有两种力:引力、浮力;引力:指土和水往下沉的趋势;浮力:指空气和火往上升的倾向。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是连续的,但德谟克利特坚持物质的固有的颗粒性。争论一直持续了几个世纪,任何一方都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直至1803年,约翰提出化合物总是以一定比例结合出来的,使争论以原子论成立告终。这告诉我们科学成果是由几代人的深入研究得来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在1970年以前,霍金关于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是否存在一个爆炸奇点。且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本身语言了;空间—时间在大爆炸奇点处开始,并会在大挤压奇点处(如果整个宇宙坍缩的话)或在宇宙中的一个奇点处(如果局部区域,比如恒星要坍塌的话)结束,所以任何抛进黑洞的东西都会在奇点处毁灭。这样我们可以明白我们要继承前人的意志把科学发扬光大。

宇宙是无限的,科学的世界是无限的,我爱科学!

热爱科学作文篇3

我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我热爱科学,我喜欢思考,我喜欢探索。我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我对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总是喜欢刨根问底。我还很爱看科学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100个世界未解之谜》、《孩子最爱玩的科学实验》等等。有时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脱毛衣时为什么会产生静电?为什么云会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问题我都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我还爱做科学小实验呢。有一次,我看到书中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叫“茶叶跳舞”,于是就尝试着动手做起来。我按书上说的找来了茶叶末、橡皮筋、塑料薄膜、铁盆、勺子、铁碗。可以开始做实验啦,我带着兴奋的心情,首先把塑料薄膜小心翼翼地用橡皮筋固定在铁碗上,接着把一些茶叶末撒在塑料薄膜上,然后我拿着勺子用力敲铁盆。奇怪!怎么茶叶并不会像书上说的那样,听到敲打声就跳起舞来呢?我以为是我敲得不够用力,铁盆发出的声音不够大,于是我更加使劲地敲啊敲,可那些茶叶还是一动不动,我好失望啊!我左思右想还是想不出失败的原因,只好求助于外公了。外公告诉我是我的茶叶末不够细。那怎么样才能把茶叶末弄细一些呢?“对!有了!”我兴奋地叫道,“我可以用手把它们搓细呀!”后来我用搓细后的茶叶末撒在塑料膜上,这时我只轻轻一敲,“呀!茶叶跳舞啦!茶叶真的跳舞啦!”我激动地叫起来。这茶叶究竟为什么会跳舞呢?外公仔细地给我讲解:“因为我们敲打铁盆引起周围空气微粒的振动,这声波碰到了塑料膜,塑料膜也振动起来,然后把能量传递给茶叶末,由于茶叶末很轻就随着敲打声跳动起来了。”原来是这样,真有趣啊!

我做过的实验还有很多很多,从中我也懂得了很多科学原理。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从小就要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长大后去解开科学界那些还未解开的谜团,为科学事业做贡献。

热爱科学作文篇4

天已入秋,却还听到了零星的知了的叫声,我突然想起父亲和我说过,知了要在地底生活数年才可以到地表繁殖,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索,最后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源自科学。

科学,如今已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课外也可以……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到,因为科学无处不在。

现在生活中,许多人缺乏科学知识,于是就有一些不法分子乘机耍一些手段,有人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制造谣言,例如现在等待时间来击碎的“20xx论”、过去的“核辐射抢盐事件”等等,还有的'人却趁机骗取钱财,但最终都只有一个下场:落入法网。但只要大家平时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要“不给别人犯罪的机会”,当然,掌握了科学知识也不要去犯罪,要做个有贡献的人,要作个服务于人民的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开始被灌输了许多关于科学的知识,但科学知识远不止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那一点,有许多的知识将会是我们以后会接触、会学习、会领悟到的。

我们爱科学,因为科学可以使我们进步,在科学年代,科学不断引领我们进步,每一次的科学进步对人类的影响都很深远,人类不断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探索,也不断在进步的原因或许也就在于此,科学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好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和去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很好的反面例证。

或许只有疼在身上人们才知道什么叫伤,每一次灾难过后人们才想出了改进措施加以改进,或许这就是吃一垫长一智吧,换言之,人类在历经失败后会对科学进一步了解。爱迪生历经了上千次的失败发明了碳丝灯泡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切记失败乃成功之母。

有人一定希望有什么完美的方法去掌握科学,但那是异想天开,因为人类只是掌握了科学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等待我们去探索,所以至少现在还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去完全掌握科学,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最好。

我们爱科学,因为那是人类的希望,而我们是人类的未来,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我们才能为人类开辟更美好的明天,所以大家一起热爱科学,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热爱科学作文篇5

我热爱科学是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人都喜欢科学。

这天我们班有一节科学课,这节课引起了我们对科学的.疑问。老师上课时问我们糖和可乐怎么样。我们想了又想,糖和可乐没什么关系啊,我们全都不知道。老师说糖和可乐放在一起会爆炸,我们都说老师你骗人,糖和可乐在一起怎么会爆炸呢?教师从口袋拿出一块糖,又去买了一瓶可乐。可乐打开,老师把可乐放在墙觉得这样会把投影弄坏,于是在科学室里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我突然想到,操场上空无一物。我跑到老师前面说老师操场上没有东西。那正是我们的实验基地,我们到了操场。

立正,一阵吼大的声音向我们“扑来”。我们一看,老师拿着两瓶可乐、八块糖,老师站在我们前面,说我给你们看,一定要看好了。老师把可乐打开,让我们每人后退五步。五步好了,老师又将我们分成四个队,前两排坐下。老师剥开一块糖,放进可乐瓶中,老师把可乐盖盖上。拿在半空,往下一放。在放的同时,老师后退三步,瓶子落地了。可还没炸,老师把瓶子放好,晃了两下,又退后了一步。刚要退第二步时,瓶子瞬间就炸了。甜甜的可乐汁饯了一身。我们也想试试,到小店买了一瓶可乐。又买了五块糖,这个糖的名子叫“流口水”。我们跑到操场,把可乐和糖放在一起,晃了五下,后退五步还没炸,老师问我们买的是什么糖,我们都说“流口水”。

老师笑了,说记住只有曼妥思的糖放进可乐,才会爆炸。我们又跑到小店买了这种糖,回到操场我们再试一次,成功了。我们欢呼着,瓶子接二连三的爆炸声是我们胜利的“歌声”。一瓶的爆炸声,让我至生难忘。

现在想起,还想再做一次这个有趣的实验。糖(指曼妥思)放在可乐里竟能爆炸,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热爱科学,我爱那永远看不透的科学。

热爱科学作文篇6

如果把人类文明史比作一部大书,那么20世纪肯定是其中的壮丽篇章。回眸百年,我们发现人类在21世纪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读过19世纪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的人都会记得,那些作者当时虚构出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一成为现实。在20世纪末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再过不到一个月,崭新的21世纪又即将来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新世纪,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呢?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参观科学技术馆更让我们明白了这一道理。会跳舞的机器人,骑车走钢丝,虚拟排球赛,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演示不仅给了我们欢乐,也激起了我们探索科学的愿望,这是因为科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不用说电子产业、通讯技术何等普及,也不用说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应用何等广泛,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的建设做出贡献。毛泽东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冀。如果说,父兄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担起新世纪的重担。

学习科学,从小做起。我们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首先,我们要学好各种文化课,因为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第二,对各种适合我们中学生看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多阅读一些;第三,应该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写科学小论文等,培养对科学的兴趣。长此以往,我们一定能够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渴求知识的人。如今,让我们也用它来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中学生,来担起新世纪,谱写出更辉煌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