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优秀作文篇1

我三岁就来到了北京,上小学后,因为父母工作忙无法接送,所以姥爷也到达了北京,来照顾我。随着我不断的成长,开始逐渐地靠近他,也从他身上读出了许多。

姥爷出生于河南,后来因工作原因来到兰州生活,永远不会忘记姥爷一口的河南话。虽然姥爷离开家乡已有四十来年了,但是乡音迟迟未改,每逢有人问:“怎么不去学学普通话,校正一下口音啊?”姥爷都会微笑着,简单地回一句:“学什么普通话呀,河南话不也一样吗,都中!”虽然言语简朴,却包含着姥爷对家乡的念,经常,他会在我无聊之时,把我拉过来,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他家乡的故事。一会儿做出赶羊的动作,一会儿又比出果子的大小,一会讲述如何捕蝉儿,一会儿拿个东西比作蜂巢……每每讲到,演到此处,他都会流露出微笑,还有眼角那一丝明亮。有时,碰上个河南北乡,他都激动不已,拉着别人去吃饭,去聊河南的样貌,聊那可能已被拆掉的村庄,聊那蕴含深深回忆,有着香甜味道的美食……而且这一聊就是大半天。那次,我在他生日时送了他一套新的豫剧光盘,他十分高兴,每天睡前,早起都会放上一两张,边听边唱,唱得如此豪放,哪边不流露出他对家乡的思念?

这就是我的姥爷,靠近他,我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愁,看懂了一个七十多岁老人对家的怀念。

记得姥爷讲过他小时候很爱学习,曾经躲在被窝里看书,千辛万苦攒下一点点钱买到那么一本宝贵的书,要认真地看上几个月,因此想小时候,姥爷就很热爱文学。每逢春节,贴对联已成为民俗,看到楼上楼下的`邻居们家从超市买来的对联,只有我们家的对联是老爸亲笔写上的,词呢,也就是姥爷提下的,“龙腾九霄惊环宇,鹤翔万里追日月。”一幅幅春联中包含着对新春的贺彩,以及对我的祝福。姥爷一直很爱读书,不愧是“活到老,学到老。”了,不论何时,姥爷都会抱上一本诗词来读,来背。因此,姥爷的床头堆满了许许多多的李白的诗,杜甫的词,而这些诗词,已经全部被印在他的脑海中了。

这就是我的姥爷,靠近他,我感受到了那浓厚的文学气息,看到一个七十多岁老人对文学的向往,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渐渐地读懂了,靠近了他。我也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老人的内心独白。

靠近优秀作文篇2

近几日,收拾书柜时,偶然看见了那个已布满灰尘的盒子,那是一个已阔别两年的老友,那是曾经带给我无限的风光与荣誉的艺术,那是流传千古,闪耀万年但却将被遗忘的国粹——篆刻。

在一个异常燥热的夏天,初到少年宫的我,遇见了它,它既没有书法那样流畅,潇洒而又古雅,也没有古筝那韵意极浓,连绵而又悠扬的声音,但我在进入篆刻教室后,瞬间被老师那整洁的书桌,超高的专注度所吸引,所震撼,于是便与这门艺术结下了6年的“缘”。

第一次课在我的紧张与向往中开始了。老师发给了我一个工具盒,里面满满地码放着:石料,砂纸,刻刀,印尼,宣纸和硫磺纸。老师走过来拿出砂纸和石料,让我拿着石料,他握住我的手,先将石料用力按在砂纸上前后滑动,过了一会儿,涂上颜料,细致的画稿。那手掌的温度,力度深深刻在我的`心上,这让那原本冰冷的石头,温暖起来,也让我那颗躁动的心平静下来。阳光照进屋来,照在石头上,我开始尝试刻章,而我也正在靠近这个年的国粹。

学了一年后,您带着我参观了一个章展,我又开始了一段靠近的历程。我们首先停在一个活灵活现的生肖兔子闲章面前,你指着兔子背上的最长线条说道:“看到这条线了吗?它多么圆滑,一刀呵成,没有任何刺出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和大师之间的差距。”在一个阳文的“国富民强”前,您感慨:“看见这些横折没有,看他的拐角修得和楷书一样,真好像是人写的一样,你也刻过这方印吧!”您又挑了几幅作品说,见解可是一个比一个深,您那专业的讲解,我明白了刻好章,不仅仅是一个熟就可以刻好的,而是需要感情的投入,与刻刀融于一体在石头这个舞台上尽情的创作。

记得您在参加一档节目时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篆刻,有着其他国粹无法相比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上至一国的君王,下至平民百姓都有章,而章既可以代表无上的权威,也可以是作品收官的点睛之笔,它融合了书法,绘画,雕刻,是一门超过艺术具有审美价值的学问!”直到现在我仍清晰的记得这段话,让我更靠近地理解了篆刻。

我吹开了盒子上的灰,打开了它用熟悉而又陌生的手感,磨好一方石头,拿起了刻刀,我要传承这千年的国粹!

靠近优秀作文篇3

书桌脏乱不得不收拾,我开始清理久居书桌一角的一本书籍。拿起上面的散文集,一本《唐诗宋词元曲》赫然映入眼帘。抬手抚上那微黄的封面,附身轻嗅那纸页间熟悉的油墨香气,我与诗词的回忆如潮水般涌入脑海。

年仅五岁的我好奇地接过姥爷递来的书。姥爷带着我翻开一字一句地念。窗外盛夏的天静的没有一片云,老槐树沉密的枝叶没有一丝起伏,只有聒噪的蝉鸣不停地在回荡。我一开始有些不耐烦,但听着听着竟被吸引了,也跟着念起来。初次接触,诗词对于幼小的我还只是有韵律但不知所云的语段,

念久了,姥爷开始教我诗的.意思,我这才知道“幽篁”是竹林,“子规”是杜鹃鸟,“晓”是早晨,“郭”是城郭……我读过的夜渐渐不仅是唐诗,而多了些宋词。只是我注意到,每逢一同读起某些诗句时,姥爷慈祥的脸上似乎多了些深重。

年岁增长,我了解了一些历史,这才似乎明白了姥爷,明白了那些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我读出了密州时期苏轼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我读出了陆游退居山野,有志难申的悲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读出了辛弃疾抱负无从施展的愤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读出了辛弃疾空有一腔热血却遭投闲置散的悲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我读出了岳飞的悲愤与凌云之志,但他最后却含恨而终……我去靠近诗词,读透诗词,于是透过诗词,我看到的是一段历史。这诗词字句间,映射出的是无数人欲抗金救国却无从施展才华,是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不战而屈,是这个朝代的命运。诗,是文人墨客在如流水般逝去的时间中沉淀下的思想,是穿过时空的诉说,是一个时代的反射。

靠近诗词,让我念出了诗句的平仄韵律,让我读出了诗人的感慨,让我看出了一个朝代的命运。

靠近优秀作文篇4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曾是某个大陆的一部分,却在暗流涌动中无助地漂泊。直到有一天,我们靠近了,在彼此的讶异中契合在了一起,才能感到彼此靠近的巨大力量,正如那一天……

老旧的公交车轰鸣着,带走一路黄沙,令我不禁疑惑:这是北京吗?黄沙成幕,大幕拉开时眼前竟是一座与黄沙颜色相近,甚至融为一体的平房,门牌上“天使宝贝之家”几字蒙着尘土。不会就是这里吧?眼看着同行的志愿者向那远处的小房子走近,我的心中漫溢着越来越多的不安与忐忑。此时的靠近,是不情愿的尝试,伴着愈加剧烈的心跳,我竟与这孤儿院走近了。

午睡时间的'孤儿院里静悄悄的,只能听到风吹动晾衣架上的小衣服时的轻响和心中的狂跳。突然,一阵音乐响起,像沉睡的大森林猛然苏醒了一般,到处充斥着欢笑声。早已睡不着而仍竭力装睡的孩子们此刻睁大了眼睛,我不禁靠近了些,想要帮他们下床,可是,没有人从床上下来,挣扎着,却没能移动脚步。他们竟都有残疾。门前几台小小的代步车此时移动起来,跌跌撞撞走着的孩子们来到了桌前。早已在此等候的我忐忑地把剥好的花生递给一个小女孩,她竟摇摇头,手指向那堆带壳的花生。我又连忙拿几个给她,她便高兴地试图剥壳。我靠近些,蹲在她身旁,却看到她用力掰着花生,倾注了全身力气,脸憋得通红,花生却岿然不动。我心中打鼓:要不要帮她打开呢?不过,看来她不愿让我们帮啊……于是,我把胳膊围在她腰间:“只要按中间就可以啦,可不是用手掰的哦!”她一用力,果壳应声而开。她津津有味的吃着,向我这边竖起了大拇指。顿时,我仿佛感到一路颠簸的劳累烟消云散,冬日里淡淡的阳光透过黄沙照入窗棱。更重要的是,怀中小女孩的心跳似乎与我跳成同一个节奏,心灵带着讶异,带着腼腆似乎越靠越近……

回城时,坐在车上的我还在想,这种温暖的力量从何而来呢?我想,我可以回答了:这正是靠近的力量,不语却震撼人心。此时的靠近,没有丝毫的不情愿了,在无声之间,酿着那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