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弯腰作文篇1
短跑比赛冠军与我擦肩而过。
比赛前,我信誓旦旦,胸有成竹,因为我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每天早上天没亮就起来练习,就算受伤了也仍然坚持。可结果事与愿违,我输了,在别人超过我,第一个跨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看着领奖台上别人脸上灿烂的微笑,我只有把苦水往肚里咽,并强装着笑颜,在台下为别人的胜利鼓掌。可我心中的痛,挥之不去,心中的泪,流之不尽。
周末回到家,我向爸爸倾诉了内心的苦闷。爸爸没有过多地安慰我,他知道,对于好强的我而言,此刻他说再多的话也是无济于事。他只是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孩子,有时候别太计较成绩,也别太在意失败,退一步,或许另有新天地。”
第二天下午,爸爸回来得很早。看我还是一脸愁容,爸爸便提议带我去登山。想想也有好久没去户外运动了,我便点头答应了。
来到小山脚下,我与父亲一起向山上进发。迈着矫健的步伐,我一路向前,想起比赛时的情景,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好像要把所有的能量都倾注在这一刻,比赛的激情又重新在我心中燃烧起来。不一会儿,我便把爸爸甩在了身后。我回过头去,看了看身后的爸爸,他与我相距那么远,奇怪的是,他跑步时竟然弯着腰。
我继续向上爬,感觉风也慢慢变大了,只见路边的枯草被风吹得向一边倒去,零星的`花朵也在大风的严威之下弯下了身躯。我迎着风,还是一路向前冲,但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尽管我用上了所有的力气。慢慢地,爸爸追了上来,不一会儿,他便冲到了我的前面。而且,他跑得是那样轻松,仿佛不怎么费力气。
可能是看我跑得有点费劲,爸爸便停了下来等我。我追上他后,不解地问:“爸,我怎么跟不上你呢?”
“因为你不懂得弯腰。”爸爸回答道。
弯腰?跑步还要弯腰?我更疑惑了。看着我一脸茫然的样子,爸爸继续说:“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这大风,还有坎坷、挫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有时只需弯弯腰,改变自己的姿势,前进的路上便会少许多困难和障碍。”爸爸顿了顿,指着路边的花朵说:“就像这花儿一样,面对大风,它如果不弯腰,就很容易被风吹折,而它适时地弯下腰,虽然在风中摇曳,但能避免被折断的噩运。”我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而后便学着爸爸的样子,在迎着风的时候,也把腰弯了弯,再大步向前。果然,在前进时,感觉风要小好多,迈步也不像刚才那样困难,速度也跟上来了。
是啊!登山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啊!困难面前弯一弯腰,避其锋芒,以一种更稳当的姿势前进,或许能走得更顺畅、更快捷。顿时,我如释重负,弯了弯腰,继续向前奔跑。两边的花朵,时而左右摇曳。此刻,我觉得这花朵开在了我心里,是那么灿烂。
学会弯腰作文篇2
风暴袭击森林,橡树彻夜抗争,巍然挺立,柔弱的芦苇却也充满生机。芦苇说:“我们顺着风势起伏,也赢得了未来。“
诚然,橡树彻夜抗争,虽颇受摧残,却令人崇敬,但柔弱的芦苇叶度过此劫,”顺着风势“的智慧不是更令人叹服吗?生命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阻碍和压力,弯腰或许比硬抗更睿智。
”蒲苇韧如丝“,它是多么懂得弯腰的智慧!泰戈尔说:”不流血的手指弹不出最美妙的绝唱。“没有人能一路顺风,行路者,终会遇山峰阻挡,航海者,总将逢逆风阻挡,这时,绕过山峰,调整舵的方向比翻越高山,逆风划船要省力得多。遇到阻力了,勇敢迎上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弯一下腰或许能让你免遭伤害,甚至逃脱被毁灭的噩运。手指流血和断掉是两个概念。
某地的一个山谷中,只有雪松却不见杨树,当地人讲:”这里雪大,雪松会弯腰哩,杨树不会,就被雪压垮了。“这个会弯腰用得真好!雪下得大,树上不久就会积雪数指厚,雪松枝条有弹性,能让积雪滑落,而杨树枝上积雪却越来越厚重,最终,杨树不堪重负,消失了。山谷抛弃了它。
名嘴李咏与妻吵架,总会先认错,众人不解,李咏说:”成熟的`稻谷会弯腰。“是然,弯腰是成熟,是智慧,是巧妙化解阻力,是人生至理。怪不得印度佛学院开学第一课就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很小很窄的门。若不愿弯腰,那么要么头撞在门框上,要么被拒之门外。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若不会弯腰,那么撞得头破血流之时不要不平于同行人的毫发未伤——他会弯腰。
但是,弯腰并不是遇到一点阻力就屈服,芦苇顺风起伏,能免遭毁灭,但若他不抓紧大地,那就注定罹难。弯腰是巧妙化解阻力,而不是轻易放弃原则,为了原则,我们高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宁死也不能因五斗米而折腰,为了不违本心,我们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为了许多绝不能放弃的东西,我们宁死不弯腰。
在生活中,我们会遭到各种阻力和障碍,弯一下腰,赢得未来,比正面接受所有冲击要更加智慧。
教师点评:1.主标题简洁明朗,副标题更是彰显力度,让人惊之叹之。2.首段援引材料紧抓要害,尽弃枝节,深得要领,起笔即显功力。3.论证,既认同直面抗争,又倡导智慧弯腰,并将重心放在赞美弯腰上,紧扣中心,决不旁逸斜出。4.事例与事理融通一处,并不把举例和论理截然分开,使得说理晓畅自然不见生硬痕迹,足见作者笔力之深厚。4.结尾处,又能从“原则”视角补足观点,滴水不漏,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思维之严密周紧。文末又再次重申主题,构思谨严,使得全文观点更加鲜明深刻。5.语言流畅自然,俭省却又生动有力,并不见花拳绣腿或拖泥带水,底力足劲。50分当之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