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作文篇1

亿万年来,月亮不停地追逐太阳却从未成功。既然勤奋不一定有结果,那为何还要努力?

去年暑假,我应该考舞蹈九级了。舞蹈老师却给我们换了一套考级教材,考级内容从五个舞蹈变成二十三个,繁乱旋律混杂着各种基本功和技巧……我还曾跳级过几次,缺了不少动作要领,这可怎么办?

迷迷糊糊地,我终于“学会”老师口中“最简单”的《擦地》。隔天上课复习,我却多次没跟上节奏。好不容易顺上了旋律,老师却批评我的膝盖不够直,大腿无力,脚背没绷好……毛病一个个被挑出来,改完一个又冒出一个……“九级是和专业衔接的,甚至比十级难过。你这样是过不了级的!”老师一语惊醒了我。

没时间气馁,别气馁!咱周恩来总理可在《一生之计在于勤论》中写过:“勤能补拙,古人语不我欺。”我便不再一觉睡到中午,每日早早起床,自己给自己“开小灶”,把客厅当舞房,将门把手当把杆,用椅子耗腿……打开手机收藏夹中的考级视频,将学过的舞蹈复习四、五遍,没学过的舞蹈提前看看,熟悉旋律……慢慢地,我发现,那些原本觉得不可能跳好的舞,一跳就熟悉,就能跟上旋律,进而形成“肌肉记忆”,好似是有了舞蹈,才有这音乐。

果然,“偷偷”努力是藏不住的。老师发现了我的进步,常让我示范一些动作,还将我安排在考级站位中最显眼的位置。

荣光促人更加奋进。我更拼了。然而在学《平转》时,老师对我说:“平转这技巧是你的弱项,要多练。”我听后有些沮丧,虽然我知道“勤能补拙”,但平转可是我“勤”了三年也补不了的“拙”啊!

我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收放自如“平转”。难道她们就是天生的吗?不,她们背后付出的,一定是比我多了上万倍的汗水。我应该再努力点!回家后,我面对着客厅的墙,眼视正侧方,踮起脚尖,腿绷直、夹紧,身体成一条直线。按照老师教的,半圈半圈转,另一腿落地时,头赶紧跟上,是眼神先到,然后是头颈……练熟了就脱离墙,在地上转到想吐,练到天地万物都是转着的'……就这么练,无数遍,那个仲夏现在回想起还是臭汗味,练功服真的是可以拧出水来,毫不夸张。

终于,在考级场上我将“弱项”们都完成得很好;终于,我拿到了来之不易的“优秀”等级,而同级别的仅有两人获得“优秀”,另一位还是专业艺校的学员;终于,那个夏天的臭汗味发酵成了好滋味!

勤总是能补拙的,如果不能,就是还不够“勤”。或者,即使最后没能追到念念不忘的太阳,自己也会成为自己心中的太阳。

勤能补拙作文篇2

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缺陷。古人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无数事实证明,只有付出了一份辛苦才能获得一份才气或本领。

有谁,天生注定就是一个天才?又有谁,天生就是一个蠢才?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一个人是老天决定了他的智商。所以,从每一个人诞生得那一瞬间开始,上天就给予了那个人与别人同样高的智商。可是,为什么有些人得成绩名列前茅,而有些人的成绩名落孙山呢?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成功,有些人却只能叹息呢?答案只有两个字:勤奋。

成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字眼,可是成功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爱因斯坦对成功的秘诀定下了科学的公式A一X十Y+Z,即成功等于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及少说空话的和。这也正是爱因斯坦的成功之道。我认为,这三个条件中,艰苦的劳动,即。勤是首要的条件,因为勤能补拙。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是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说他是。笨蛋。可是促使笨蛋成为。天才的.,不正是这个勤字吗?爱因斯坦深信天才出于勤奋,他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为了彻底弄清一个习题,他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司,终于用汗水浇开了成功之花,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小时候学习很差,只到17岁了才进中学,但他从不灰心,从不气馁,每天天刚亮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还不忘复习当天学过的内容。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留学,并在那儿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后来他成了当时有名的生物学家,在金鱼的培养上有了重大突破,培育了许多新的金鱼品种。

学使人智,勤能补拙。”确实如此。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员猛将——吕蒙。他性格粗鲁,对人粗暴,许多待人之道都不知道,学识浅薄,只懂得用蛮力。于是,吴国统治者劝其读书学习。果然,学使人智,学习让他文采不凡。与人交谈时,别人留下如此评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学习的作用真不小呀!由此可见,学使人智,勤能补拙是有依据的,正确的。历史上还有很多例子,如囊萤映雪,闻鸡起舞,悬梁刺骨等的主人公更是通过自己的勤奋,最终成功了。那么多的例子,你该相信了罢。就算你心存疑惑,看了下面的例子,你就会明白。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心动是不行的,关键还要看行动。倘若你只说不做,可能永远也没有属于你的那一片天。倘若你落实在行动上,那你就可能成功,因为笨鸟先飞。即使希望不大,也应搏击一番。但还是要告诉你,你也一定要记住:学使人智,勤能补拙。

勤能补拙作文篇3

爸爸的书架上有很多关于中外名人的书籍,我每天做完作业后都要取出一本读一读,从书中我得到了乐趣,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

今天,我读了《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这篇文章,对成功的秘诀有了深刻的理解。爱因斯坦说: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及少说空话的和,即W=X+Y+Z,这也正是爱因斯坦的成功之道。我认为,这三个条件中,"勤"是首要条件,因为勤能补"拙"。

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是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说他是笨蛋、"老实头",还被学校勒令退学,可是促使"笨蛋"成为"天才"的,不正是这个"勤"字吗?爱因斯坦深信天才出于勤奋,为了彻底弄清一个问题,他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间和精力,终于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成功之花,他的相对论通过英国剑桥大学着名天文学教授爱丁顿观测日全蚀而得到验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又使我联想到曾读过的一则关于曾国藩的小故事:清朝咸同年间,位居"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幼时其天赋并不高。有一天,他在家中读书,一篇文章不知重复多少遍了,还没背下来。这时,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于屋檐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下手偷东西。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啥书?"然后,贼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心想,这贼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可惜,他没把天赋用在做正事上。我天赋不高,当以勤为径了。于是,他一生勤奋不息。他虚心求教,博采众长,不因平庸而懈其志。他虽不配称天才的军事家,但他却是一个成功的军事家。而他的成功恰恰在于他善于向别人学习。最终,以勤补拙,走向成功

"对于"勤能补拙",我也深有体会。我的同桌比我小一岁,她的.字曾经写得很难看,这常常成为我讥笑她的好理由。听了我的话,她并没有多辩解什么,只是默默地练习写字。课余饭后,常常能看到刻苦练字的身影。渐渐地,她的字逐渐赶上了我,而她并没有就此满足,还是刻苦练字。现在,她已经成为我们班里公认的字迹最漂亮的人了……

勤能补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不足,用汗水去浇灌那绚丽的成功之花。

勤能补拙作文篇4

爸爸经常在我的面前说:“勤能补拙”。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查《现代汉语词典》才知道“勤能补拙”的意思是:勤奋就能补充自己笨拙的地方,还读了一些例子。

钱穆老师是一位儒家大师,他从乡村教师成为一个儒家大师,给我们许多启示。

钱穆老师少年失去依靠。父亲41岁去世,他家就落入贫困,17岁就停学在家,开始了乡村教书生活,先在家乡的无锡小学,再到厦门中学,然后转到苏州教师范。课余时间,广泛的读中国的经典文学,经常对古书考证,用现代的知识理解古文。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18年里“虽居穷乡,未尝敢一日废学”。即使是吃饭,上厕所的时候,仍然拿书象平常一样。夏天为了防止蚊子的叮咬,他常常把双脚放入水桶中,刻苦诵读。他仿效古人的学习方法,一三五读诗经,二四六读历史;早上读诗经、晚上读史书,中间广泛的博览群书,如此十年,终于打下深厚的文学根底。就这样,钱穆老师从乡村教师成为一个儒家大师,这就是勤能补拙。

胡适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是母亲把他抚养长大,读书的时候,他很勤奋,十天去学校,他八九天是第一个进教室,勤学好问,自己成了一位有名的中国新诗创业者。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他的书法很好,然而小时候他的字写得并不好,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带他到桃园赏花,看到美丽如画的桃花,突然想起李白的《赠汪伦》,朱熹的爸爸叫他写“桃话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朱熹却很贪玩,不把爸爸的话放在眼里,错把“桃花”写成“挑花”,他爸爸看了很生气,罚朱熹把“桃花”写一千遍。朱熹写过后,对书法产生了兴趣,一但有时间就拿其它的字来练写,勤学苦练,字写得越来越好,后来就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书法家。

我还想起许多有关勤学的诗句和伟人说过的.话。“三更烟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天才出于勤奋”;“我成功是因为我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等等。

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我的爸爸给我申请了QQ,昵称“勤思达”。爸爸说:“作为学生,首先要勤奋,然后再思考,最后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因此叫‘勤思达’,希望你能认识到这点”。这话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通过勤奋学习,才能增加自己的知识,才能补充自己笨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