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飘香篇1

又是一年粽香时。

北方人过端午,除了吃粽子和鸡蛋以外,早晨要起早,采艾蒿而且是带露水的,扫舍驱瘴,佩香囊,少了南方人的赛龙舟。

记得小的时候的端午节这天,天还没亮就被妈妈煮了一夜的粽子香气给叫醒,便赶紧起床,顾不得洗脸冲向厨房,揭开锅探手取出温热的惦记了一年的粽子,粽叶合着糯米大枣的香气扑鼻沁心,妈妈包的是四个棱角的粽子,一个个紧实玲珑,还没等拆开绳子,口水都咽了好几下了,剥开绿色粽叶,晶莹润泽,撒上白糖,那无与伦比的甜蜜顿时萦绕全身,那种香味对于我来说,比任何食物都好吃几倍!

那时会讶异的发现我和妹妹的手腕上,被妈妈晚上趁我们熟睡时悄悄绕上了五色丝线,惊喜的感觉不亚于如今的'孩子收到圣诞礼物。妈妈说那是彩绳避邪的。

还要佩香囊。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的意思,而且佩戴它,对于小姑娘那真是一种最美的装饰品。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各家有各家的形状,最常见的有石榴、元宝、海棠等等,形形色色,清香四溢,玲珑夺目。这一天就是弥散着特殊香氛的一天,女孩子聚在一起拿出香囊互相观赏,比比谁的样子好看香气最足,免不了馈赠几个给朋友带回家里慢慢品赏,看看它的香味到底能持多久。也常有调皮的男娃娃趁小姑娘不备,伸手抢几个,一溜跑开,气的女孩忙追去…

晚上,大人们忙碌了一天坐在餐桌旁,这一天要拿出贮备了久时的好酒,在酒盅里加上雄黄——喝上一盅雄黄酒;那时最爱听父母讲端午节的来历,从他们的讲述中知道了许仙和白娘娘美丽动人的故事,爸爸说白娘娘是白蛇变的,她喜欢上了叫一个许仙的书生,两人如何在断桥相识,白娘娘为许仙不顾一切的去盗取灵芝草,但是许仙听从了一个法海和尚,就在端午节这天,在酒里面放了雄黄让白素贞喝下,果然美丽的白娘娘变成了一条白蛇……,我们听的入了神,记得妈妈还逗我们说:你们也喝点看看能不能变成蛇?我们将信将疑的抿了一口有着特殊的药味的雄黄酒,那时真的担心自己长出蛇的样子来,不时摸摸身后……

今天,没有起早,没有采蒿,没有人给佩戴香囊和五色丝带,也搞不到雄黄酒,只是唯独吃到了妈妈包的粽子,还是止不住让我想念过去的端午节,那种有着中国浓厚传统文化的节日。现在的洋节也开始被我们接受,开始逐渐兴起了,而有着悠久历史和浓郁文化传统的端午节却被韩国注册了,我们过节的味道也越来越淡了,

可惜!又是一年粽香时。

粽香飘香篇2

“苇叶子呦,青青的呦,包个粽子香香的呦……”每当我唱起这首熟悉的童谣,幼年时在乡下外婆家过端午的情形就历历在目。

我的家乡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虽没有水乡的美称,但沟河渠塘遍布大地,河岸边芦苇丛生,初夏季节,成片成片的芦苇已是郁郁葱葱,碧玉般的苇叶在风中摇曳,端午节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

端午节包粽子在我的家乡可是一件大事。早在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忙开了。外婆领着我到河边的芦苇丛中采苇叶。一片片翠绿肥美的苇叶鲜艳夺目,不多时就装满了竹篮。回到家,外婆把刚采下的苇叶洗净再放进锅里煮,很快,苇叶特有的清香充溢着整个院子。外婆把煮过的苇叶放进一只大木盆,端出精心准备的糯米、花生、赤豆、红枣、切成段的新鲜香肠、方方正正的夹心肉……就开始大显身手了。坐在木盆边看外婆包粽子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只见苇叶在外婆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把糯米、花生之类服服帖帖地包裹起来,再用麻丝绕几圈、系紧,一个精致的四角粽子就在外婆的手中诞生了。拿起一只观赏,说它是按黄金比例做成的艺术品,一点儿也不为过。心灵手巧的外婆能随心所欲地包出各种尺寸的粽子,每回都会特地为我准备一串小巧玲珑的“迷你粽子”。

煮粽子对于童年的我来说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傍晚时分,外婆把各种不同馅儿的粽子按两个一串或三个一串地做好不同的记号,然后拎起一串串的粽子小心地放进一口大铁锅里,加满水,盖上锅盖,然后坐在灶边烧火。我呢,也不闲着,帮着在一边拉风箱,我总以为风箱拉得越快,粽子就熟得越快,于是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果然,粽子特有的香味随着缕缕热气飘出,我口水直流,嚷道:“外婆,粽子熟啦,我要吃!”

“乖孩子,不要急。”

“还要等多久?”

“快了快了。”

这样的对话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最后,总是馋虫抵不过瞌睡虫,每回总要等到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才能吃到粽子。剥开粽叶,香味扑鼻。肉粽,每一粒米油光透亮,浸透肉香;花生赤豆的,香甜可口;红枣变得油亮,像一颗颗红玛瑙……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问外婆:“为什么要我等上一夜才吃上这么好吃的粽子?”

外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粽子一定要慢慢煮,再焖上一夜,才入味儿、才香甜哩。”

如今,每每回顾童年的那一个个端午节,我才渐渐明白外婆为了让我们吃上香甜的粽子耗费了多少心力。是啊,爱,不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怎能融入粽子?怎能让吃粽子的人儿感到亲切、温暖?

粽香飘香篇3

今年的端午节与往年大不一样,这个端午节我过得充实愉快而有意义。

节前,我们四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带着与爸爸妈妈一起亲手包的粽子,亲手做的香包来到学校,田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寻根溯源·粽叶飘香"主题的班会活动,同学们都兴致盎然的参与,因为大家提前在网上查阅了相关的信息,因此每个人都自信满满地以舌战群儒的架势摆开擂台,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大家又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端午节知识。

以前我只知道端午节是为了记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却不知道民间的传说颇为感人,"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原来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当时的皇帝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田老师开展这个独特的端午节庆祝活动,意在让我们在庆祝节日的同时,了解人类发展积淀下来的宝贵知识财富,既轻松愉快过节又获益匪浅。在品粽子环节,同学们互换粽子,互相品尝。有包豆沙粽的`、包白粽的、包鲜肉粽的、还有包八宝粽的……形状也是千奇百怪应有尽有,谢雨辰包的是三角形的尖角粽,而我因为不会包,带去的三个粽子也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一个是长方形的,因为粽叶是绿色的,美其名曰"翡翠枕头粽";还有一个不知是我线没绑紧,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数了一下居然包出了六个角,我们叫它"六角钻石粽",还有一个超大巨型粽,够好几个人吃饱了。谢雨辰的三角粽一打开就闻到淡淡的粽叶清香,入口软软糯糯的很是美味,我这个吃货不由得陶醉在美味中闭上了眼睛。而我的"翡翠枕头粽"一打开,五颜六色的内容光是看看都让人垂涎欲滴,这是一个八宝粽,里面有红枣、薏仁、绿豆、瓜条、红豆……咬上一口,黏韧又清香甜糯,也有可能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吃着别具风味……品尝了美味的粽子,我们还装饰了香包,准备在节日那天亲手送给爸爸妈妈。

端午节当天,我们一大早就去了祖祖家,一大家子围着圆桌里三层外三层的挤着品尝各种端午美食,各种粽子、咸鸭蛋、炒红苋菜、炒黄鳝……祖祖还准备了一大堆的菖蒲和艾草,据说挂在门上可以驱虫祛瘟,用其熬制的水来洗澡还可以驱蚊呢。

这个端午节过得真是愉快又充实!

粽香飘香篇4

又是一年端午节,各家各户都包起了粽子,闻着淡淡的粽子香味,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我又想起了姥姥的粽子,想起我那心爱的姥姥。

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姥姥会把买来的糯米加上水浸泡,第二天早早起床,第一件事是捏起几个米粒,用拇指食指中指一捻,米粒就会成面,姥姥会自言自语道:“好嘞!”说着踮着轻快地小碎步,将山上采来晾干的桲椤叶,桑树皮绳,集上买来的红枣,都放在温水里泡上。将冰糖用蒜臼子捣成碎末。

一切都准备就绪,姥姥就坐着矮凳包起粽子来。在桌子上有泡好的糯米、红枣,被碾成粉末的冰糖,还有煮好的桲椤叶。先用勺子舀半勺米,再加上红枣,冰糖,再加点米,将桲椤叶左右向中间一折,再将两头朝中间一包,一只手拿着,另一只手用桑树皮绳缠起来系好后,一个小枕头状的粽子就包好了。

姥姥用她粗糙的手,把一个个粽子包好,个个都十分精美。我也曾试过,老觉得叶子太小,包不过来,老是露出了米,弄得满手都是米,姥姥总是笑眯眯的帮我缠绳,看着姥姥那满是皱纹的`脸,感觉慈祥可亲。

不到半晌,半锅粽子就包好了。放上水,盖上锅盖,就这样,我焦急地等着,整个院子都弥漫着浓浓的粽子香味,肚子里的馋虫不禁作起怪来,我会跑到厨房里,一遍又一遍地催在烧火的姥姥。姥姥总是笑着对我说:“不急不急,这粽子越煮越香!”最后我直接蹲在了灶台边,监督姥姥让她多添柴,姥姥会拖着腔说:“你这小傻瓜,得慢火炖,香味才会散出来,米才会更粘,急不得,急不得,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姥姥讲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终于,一锅粽子煮好了,一掀开锅盖一股香气扑面而来。姥姥把它们放到水里泡着,不一会儿,姥姥捞出一个粽子,轻轻解开线,剥开桲椤叶,一颗颗米粒晶莹剔透,轻轻咬一口,里面含着枣香、米香还有淡淡的桲椤叶的香味,简直是人间美味。

我把粽子递到她面前,我舔着嘴边的米粒,“好吃,姥姥你尝尝。”姥姥说:“乖,你吃吧,姥姥待会儿再吃。”我硬把粽子放到姥姥面前,她撮着嘴咬一小口,脸上漾起了笑容。同时,我看到她眼睛里闪着泪花,“我的东东长大了,知道疼人了,不像小时候那么淘气了。”听完,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种种:有一次,因我淘气,使姥姥手臂骨折,直到今天,手臂还会疼。我一直觉得非常愧疚,我暗暗发誓,今后一定好好听话,不再让她受到伤害,永远做姥姥的乖外甥。

我爱姥姥包的充满爱意的粽子,更爱我的姥姥。

粽香飘香篇5

别看奶奶们年事已高,可包起粽子来,那可都是得心应手,堪称“大神”啊!只见徐善喆奶奶先将三四片箬叶叠在一起,铺开呈一个扇形,正面朝下,反面朝自己,再用剪刀把头上的分叉剪去。她灵活地用食指与中指夹住箬叶的最前端,把手逆转180度,卷起的箬叶瞬间成了一个锥形。这个锥形可不能有一点点空隙,否则米将会逃之夭夭。徐奶奶用勺子盛了少许米倒入锥形里,再放上一两颗红枣,最后再用米盖住红枣,若铺了一层雪。填完馅后,将余下的长长的“尾巴”盖在锥形上,再沿着边对折,直到能完全遮住为止。最后再将粽子来个五花大绑,一个粽子就神奇般地诞生啦!

这活看起来如此轻松,再加上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信心满满,可谁知我却遇上了大难题:不会卷。怎么也卷不起来,不是卷得太小,就是卷的有漏洞,要知道我可是个要面子的人,可不能因为一个粽子丢了我的脸面。我前思后想,脑海中全是奶奶们卷叶时的动作,与自己的动作比较着,究竟是哪里出错了呢?哦,原来是手法错了,我忘了逆转180度了。险过了这关,谁曾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不容易攻克了卷箬叶这一难题,我又迎来了下一个难题:盖箬叶。这余下的箬叶在我手中折来折去,怎么也做不成一个正三角体。眼看别人都已经包了好几个了,我连一个也没有做好,急了,随随便便一折,嗬,竟然也成了!瞎猫遇上死耗子,福星高照呀!找到窍门后,我快马加鞭,一连包了好几个,虽有些丑,但也算是过把瘾了。

起身看同学们的粽子,真是千奇百怪:有的是牛角粽,有的已然成了个粽叶饼,有的还没端上锅就已“解放”了,有的则毫无瑕疵,堪称艺术品……

下午,刘老师拎着一大堆的粽子进了教室,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棕叶的`清香,肉的鲜香,枣的甜香,米的糯香。同学们每人拿一个,拆开箬叶,糯米似穿上了金黄色的盔甲,肉点缀其中,多一分则盈,少一分则亏,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我咬上一口,米,软糯,肉,鲜美,加上箬叶的香气,令人回味无穷。

经过四个小时的等待,“粽子大军”总算姗姗来迟了,肉的鲜美,枣的醇香,米的糯香,使大家都醉了。一个个都坐不住了,恨不得一个个都长翅膀飞过去。粽子烧熟后,箬叶已经褪去往日的翠绿,取而代之的是带着一点点灰。打开箬叶,一股肉香扑面而来,使我沉浸在里面,无法自拔。我轻轻咬了一口,在口中慢慢咀嚼着,舌头都被它缠绕着。哦,这就是美味。

粽香飘香篇6

在我的记忆里,除了春节的喜气洋洋,端午的热闹也不曾例外。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味道。总感觉那么近,仿佛就在昨天。

还记得每年端午节的前些日子,母亲就会买回许多粽叶,细长的。说它宽大,却又是那样的小巧玲珑,说它小巧,却又能装下一块小米团。母亲把它浸在水里,让它们洗个凉水澡,又把不情愿的它们系成一捆捆的,挂在阳台上,晒个暖和的太阳。我也曾问起过母亲为何要那样做,母亲告诉我风干是让它们的叶子又韧性,不易劈开烂掉,以便以后使用。

当我还在朦胧的睡梦中,端午清晨的喧闹已早早等候着我。母亲淘米的水滴声,碗盆碰撞的清脆声,在我耳边隐隐约约的出没。好奇的我便也早早起床趴在厨房的桌台上,心里捣鼓着摸摸这个,碰碰那个,于是便被母亲嫌弃地赶出厨房,我也只能可怜巴巴的站在门外看着母亲忙活着。

母亲忙完后,便看到可怜的我,同情着让我搬着小板凳坐在她身旁,极力睁着圆溜溜的'瞳孔看着,生怕错过什么细节。

只见母亲拿起两片粽叶,重叠又错开一点,卷成一个小漏斗,又在“漏斗”中装上糯米和各种馅,将余下的叶子压下盖在大口上,变成一个三角锥形,多余的粽叶尾卷起来,用一根绳为它们绑上腰带,一个诱惑可口的粽子就做好了。看着母亲灵活的双手我也按耐不住,用自己的小手跟着学,可弄了好久,它就是不听话,好不容易绕成一个差不多的锥形,但放进去的米却跟逃亡似得,不停滚动下来。气的我干脆放弃三角,我抓起一小把米放在粽叶上,再从叶末滚到叶尖,卷成一个像蛋卷似的长方体,最后笨手笨脚的胡乱用绳子系了个结。虽然包好的粽子看上去扁扁的,似乎没有任何胃口,但我还是十分期待它出锅的样子。

等待许久后,香喷喷的粽子终于出锅啦!我迫不及待的找到我骄傲的作品。打开粽子的绿色大衣,一股浓香夹杂着叶的清香扑面而来,“方锥四角”的粽子让我赞不绝口,开心地蹦跳不已。

今天,又闻粽飘香,似乎看见儿时的我依偎在母亲旁,撒娇的求着母亲帮着倒忙。就让我把回忆裹进粽子里,再把它放在心里。

粽香飘香篇7

“端午到,大街小巷粽飘香,艾草艾叶挂门上,戴着香包吃粽子,蚊虫不来身边闹。”

每次过端午节都让会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过端午节的情景。外婆总会准备很多东西,比如雪白的鹅蛋、绿皮的鸭蛋、黄色的鸡蛋、新鲜的大蒜、粽子、香包、五彩线以及手工制作的小辣椒等。

我觉得有意思的就是外婆做的五彩线和手工小辣椒。五彩线是由红、黄、白、黑、绿五种颜色的线搭配在一起,扭成一条做成的。外婆会把这些做好的五彩线,帮我和妹妹们戴在脖子上、手腕、脚踝上。一旁的妹妹们,个个都很开心地笑着说:“这五彩线真好看!像戴着项链和手镯一样。”而我却很好奇地问外婆:“外婆,在端午节小孩为什么要戴这些五彩线?”“戴五彩线是为了不会被蛇咬,也代表着吉祥如意。”外婆边绑着线边说道。这时,妈妈抱着两岁的小妹也过来了。只见外婆拿着红色的、绿色的布,还有一些芝麻粒,放在桌上开始忙起来。我连忙问:外婆,你现在要做什么东西啊?“外婆抬起头笑咪咪地看着我说:“做个小辣椒,给小妹妹戴呀!”“小辣椒?!”那该怎么做?我诧异地说。这时外婆已经把红色的布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把它卷起来,看着像一个小喇叭一样,边缘都用线缝起来并留下一个口,再往里面慢慢地装上芝麻粒,然后再缝口。接着外婆又把绿色的布条剪成一边带着牙齿形的,和一个绿色的'辣椒枝干,把它们缝在刚做的小喇叭大的那头上,一转眼一个红红的辣椒就成了,把它再缝在五彩线上,像手镯的装饰品一样,好看极了。给小妹戴在手腕上后,她会时不时地放进嘴里,咬来咬去,吃得津津有味呢,我想,她可能把辣椒当成了磨牙棒吧!

过端午节当然离不开包粽子了。外婆包的粽子前会先把准备的糯米泡上半天,还有黄橙橙的咸蛋黄,甜甜的蜜枣,煮好的红豆,火腿咸肉也会提前备好。外婆包粽子很快,一会一个一会一个,我也忍不住想做一个。于是,我边学边做,先把粽叶折成三角形,再把已经泡的发胖的糯米一勺一勺地放进去,可是,这淘气的糯米总是接二连三地往外跳,我急得满头大汗。这时,外婆看到了说:“孩子,你这个米放得太多了。”经过外婆的指导,我忽然明白了,原来包粽子也有很多技巧。

这就是我在外婆家过的最有意思的端午节了。

粽香飘香篇8

欢声笑语间,刘老师带着我们的“特邀嘉宾”闪亮登场了。她们个个都是粽子大腕哦!瞧,她们麻利地取出原料,分门别类地放入了事先准备的盆中,操起勺子,左一下,右一下,如玉龙走潭,晃得没了影儿。我屏息凝神,闭上眼睛祈祷着:一定要分到肉馅的一组呐!蓦地,一股浓重的香味迎面而来,让我顿时为之倾倒。我心中大喜,微微睁开眼睛,只见一块块腌制过的肉包裹着雪白的糯米,耀武扬威地坐在盆里,宛如坐在祥云端,我仿佛听到了自己喉结滚动的声音。

万般期待中,拜师学艺开始啦!我信手提起三片粽叶,仔细端详起来:它上宽下窄,重叠在一起颇有芭蕉扇之风范,阳光下错落有致,如半透明的玉石,让人动容。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超级大咖”罗奶奶便说开了:“首先,用右手的两根手指夹住粽叶一端,左手扶着,右手顺势旋转。形如漏斗……”说话间,只见她的手上下翻飞,如一只蝶。卷粽叶、放入馅、封上口、系好线,动作如行云流水。不一会儿,一只小巧可人的粽子便横空出世。

咦,为什么我的“漏斗”和别人不一样?人家的都像大腹便便的将军,而我的却像窝窝囊囊的小兵?正在我沮丧万分思考人生之时,罗奶奶笑眯眯地说道:“你把它再铺开些不就行了吗?”真是一语道破天机,我一试,当真如此。舀起一勺米,倒入漏斗,没想到,假漏斗成了真漏斗,糯米大珠小珠落玉盘,挡也挡不住,不一会儿,我的粽子便只剩下一具空壳了……

虽然初试惨遭失败,但我并不气馁,一次,二次,三次……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我终于成功了!

在漫长的等待煎熬后,粽子可算出锅了!浅绿色的粽子清香扑鼻,深绿色的纹路若有似无,如一幅泼墨山水画,里面却暗藏玄机。“肉的,肉的.……”我在心中默念了几遍,一咬牙,果断地拆开了封印——绳子。我一层一层地剥开,似揭开一个谜底。修长的粽叶一泻千里,露出了丰满而富有光泽的糯米,在灯光下泛着油亮亮的橙色。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下去。米的粘糯,肉的鲜美在口中氤氲,顿觉唇齿留香。细细品味,又隐隐感到一股清香,如一杯香茗,久久让人回味……我不由得惊呼:“太爽了!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啊!”

狼飧虎咽间,教室里俨然成了一片粽的海洋:肉的鲜香,枣的甜香,米的糯香在空气中互补、交织,营造了其乐融融的气氛,直钻到我们的心里,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