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家风对每个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就像春风一样滋润,影响着人们。家风是一潭清澈的溪水,能够洗涤掉繁杂的世事,回归安静的心灵;家风是一阵清风,可以拂去烦恼忧伤;家风更是一缕清丝,穿透着人生的每一个角落。我家的家风是以诚信为本。

没有家就没有这个社会,家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无数好的家风必然可以引起好的社会风气。如果一个人,他家中有好的家风,那么他定可以少走弯路;而如果他的家风败坏,那么就少不得走弯弯道了。我从小在这句话的陶熏下长大。也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道理。

妈妈常常教育我:诚信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就是不能没有诚信。”

对于我来说,诚信就是一轮太阳,要是没有了诚信,就等于地球没有了太阳,整天生活在黑暗里,得不到光明,也得不到温暖。

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将妈妈心爱的大花瓶打碎了,我慌慌张张地冲进自己的房间,心想:惨啦,妈妈回来一定大发雷霆,我的屁股一定得开花。不一会儿,弟弟从房间里走了出来,看到破碎的花瓶,吓了一跳。这时,妈妈将房门打开,高高兴兴地回来了,看到碎了的花瓶,大声质问:是谁打碎的”我听了,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不紧不慢地从房间里走了出来,问妈妈:怎么了”妈妈指着已被五马分尸”的花瓶,愁眉苦脸地说:我心爱的花瓶被打碎了,是谁干的”这时,我开始心虚了,我指着弟弟,火冒三丈地说:我知道了,是你干的。”弟弟冲着我吼:我没有!你为什么要冤枉我!哦,莫非是你干的。”我听了,立刻反驳:才不是我呢!你是想栽脏陷害我。”我没有。”弟弟一边抽泣一边说,我真的没有,不是我干的。”在一旁的妈妈见了,大声地吼道:你们俩别再吵了,天花板都要被你们震下来了!不就是一个花瓶吗,没有了可以再买,不过,诚信没有了,可没地方买了。”听了他*的话,我的怀里就像有一只小兔子似的,忐忑不安,好几次都要说出来了。

吃完晚饭,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想看书却一点心情都没有,怎么也安不下心来。怎么办呢这样老是不说也不是个办法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可是一想,我是不小心才把花瓶打破的,又不是故意的。要不然我去向妈妈说明白了,认个错吧。做个诚实的孩子,妈妈不一定会打我的,即使是打我,也是对我好,我怕什么呢她也经常教育我,诚实最重要,做错了事,就一定要承担责任,这才是个好孩子。虽然这么想了,但我还是不敢去,还是没有勇气去承认错误。

几天过去了,我都没有勇气告诉妈妈花瓶是我打碎的。但是我这几天心里总是压着一块大石头,沉重极了,可妈妈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我更慌了,打一顿也就罢了,心想:我还是告诉妈妈吧,妈妈说得对,花瓶没了,可以再买,可诚信没了,上哪买去。于是,我鼓起勇气,走进妈妈房间。我吞吞吐吐地说:妈妈,真对不起。”妈妈疑惑不解地问:怎么了”花瓶是是……我打碎的。”这时,我心里的那块大石头霎时落了下来。我本以为妈妈会破口大骂或打我一顿,可没想到,妈妈却轻轻抚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了。”我听了,大吃一惊,问道:那您为什么不说出来呢吓死我了”我想等你自己来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那您不生我的气吗”妈妈笑道:孩子,犯错不重要,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只要你以后敢作敢当我就不生你的气。”我听了,脸涨得通红,连世界上最红的苹果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记住!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就是不能没有诚信!”我扑在他的怀里高兴地笑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许多年,但是他的这番话却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以来我都以诚信是人生路上一个永远的道德标准,时刻提醒自己,告诉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诚信的心,做任何事情,都要敢作敢当。”

【篇2

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要先修炼个人修养,使家庭和睦,进而使国家平安,天下太平。去年春节,家风成了最火”的公众话题,大街小巷都在谈家风。家风是什么?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我叫于洳欢,家住农村,家中有六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和我。我们一家人和和睦睦,相亲相爱。家中六个成员特征鲜明:奶奶勤俭,爸爸孝顺,妈妈敬业,爷爷爱国,弟弟勤劳,我呢?四个兼有,且都在努力学习中。今天我就讲讲我们于氏家族的家风——勤俭、孝顺、敬业、爱国。

一、勤是聚宝盆,俭是摇钱树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他却生活俭朴,反对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这是奶奶饭桌上常常讲的故事。奶奶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里,因为家中姊妹多,没有上过几天学,但是故事却会讲很多。她一向勤俭节约,家里剩下的饭菜,她舍不得倒掉,热了自己吃。一小块馍花掉在地上,她也会迅速捡起来填进嘴里,她嘴里经常念叨着:看看隔壁李姥姥活了93,儿女不在身边,整天吃什么,一星期三天都是泡馍。她能活那么大年纪,因为她的禄粮没吃完,阎王爷是不会带走她的。”

奶奶不仅自己勤俭节约,还教育我不能浪费粮食。记得小时候,我不肯好好吃饭,奶奶也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神农教给老百姓种庄稼。种下一粒种子能发许多芽,连年风调雨顺,农作物大丰收,家家户户丰衣足食。人们渐渐地不珍惜粮食了,有的人竟用一张张白面饼给小孩垫屁股。灶神看了很是心疼,于是上奏天庭。玉皇知道后,下旨惩罚人们。三年干旱三年涝,从此,小麦玉米一次只结一个穗,人们陷入饥荒之中。

这个故事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要珍惜粮食,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奶奶还教导我不能浪费一米一菜,每一顿的饭碗都要吃得空空的,吃饭不能撒饭,不能挑食。她说,勤俭节约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的,比如洗菜淘米的水浇花,洗手洗衣的水冲厕所拖地,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废品回收再利用等等。她用身体力行让我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深刻道理。

二、感恩是美德,百善孝为先

我家的书房里有一张爸爸朋友写的毛笔字感恩亲人,孝顺长辈。”爸爸自打懂事起,就非常孝顺。爷爷奶奶下地干活时,他小小年纪既要帮着照看小姑,又要在厨房里做饭。爷爷是家中长子,祖爷爷和祖奶奶又去世的早,是爷爷一个人拉扯着二爷三爷长大,给他们盖房子,筹办婚事,二爷三爷各自成了一家,而我们家却一贫如洗,听爸爸说,他考上师范时,家里没有钱,学费是借来的,爷爷就把地里种下不久,还没长大的桐树卖掉,给爸爸当生活费。爸爸提起这些总会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如今,爷爷奶奶已上了岁数,在他们的熏陶下,爸爸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农活帮着家里干,挣了钱除了补贴家用,每逢假期还给爷爷奶奶报了老年团,安排他们去旅游。二老不但坐了高铁,而且篇】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1500字

家风与家教是一个家庭拥有健康环境的核心。在此,我所理解的家风和家教,是家庭予以树立的一种道德标准和个人成长的初始化教育。

浅谈生活中的家风与家教,并不能用文字去定义它的正解,也不能任意评判它的对与错,它们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于家人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标准,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而我家的家风与家教体现出:俭,仁,孝,勤。

是爷爷教会我: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在小时候爷爷教会我的篇】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1500字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们的传统美德以德作为根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以道义为重的人生观。

所谓家风就是一个家庭里的风尚。殊不知家风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修养、气质、智慧、人品,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家庭的家风就决定了其成员的事业能走多远。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这样的现象,一家的兄弟几个都特别有出息,或都特别不成器,这正是我们常说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社会的高层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刘爷爷同志,他共养育了九个子女,其四子刘源现在是解放军高级将领,36岁就担任河南省的副省长,是当时最年轻的副省级干部。做官在很多人看来说明不了什么,因为他是红色后代,仗着父亲的影响。但是,学习呢?刘爷爷的五女刘潇潇,是在1979年以北京市单科篇】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1500字

我们生活在有着五千年文明、礼仪之邦的国度里,首先让我感到十分地荣幸和自豪。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大到民族精神,小到家风家训,都能体现出自己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

尊老爱幼、诚信做人、勤俭节约、知恩图报、积极向上。这些都是爸常对我哥弟说的立人之本,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家风、家训。

首先来说的是,在我们家每次吃饭时候,盛的篇】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1500字

一说到家教,我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宽松与尊重两个词来。说不出为什么,只是想到我的家庭,我的家教。

其实,对于家教,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观点,很多人说它是一种集礼貌与修养的融合,也有人说它是一种家庭各方面的教育,但是我自身感觉它并没有什么特定的界限亦或范围,如果真要来简单说说,我想说它糅合了礼貌、修养、学习、礼仪等各方面的精华,是一种内在最真实最切合场所的体现。

作为一个深受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渗透的家庭,自我懵懂记事开始,家教一词就时常被家人提起,对于他们来说,一个小孩子,有家教真的很重要,而展现家教很好的方法便是懂礼貌明事理。记得小时候,妈妈就告诉我,对人要有礼貌,见到邻居叔叔阿姨要主动打招呼,说话声音不能太大;不管在哪里吃饭,都必须先让长辈坐下,如果长辈不动筷子,即使再饿也不能自己先动;除了晚上睡觉,平时不可以坐床上,更不能乱动被子床单,在自己家是这样,别人家更不能......就是很多这样的语言,贯穿了我成长的这二十多年且陪伴我走过这二十多年,现在想来,真心感觉很重要,那时候也是,虽然很小,但是由于妈妈已经把那些话当成很平常的语言在茶余饭后与自己说,所以并没有感觉那是一件让自己很束缚的事情,反而很自然很欣喜的接受这些传统的精粹。妈妈也曾说,自己小的时候,姐妹三个,家庭条件虽还可以但是像一些比较罕见的玩意亦或新鲜的水果仍然没有多余的钱去买,所以偶尔买了之后,兄妹三个都会眼巴巴的看着,尽管很想吃,但是从来都是很主动的让给对方吃,没有一个人说让我自己吃吧,因为姥姥一直告诉他们有东西了不能自私,一定要给自己弟弟妹妹吃,所以妈妈舅舅他们在这样的一种教育、一种氛围下,很习惯的养成了这种谦让的精神。而更自然的,妈妈把姥姥所给予她的这些平凡而又充满爱的理念传递给我和弟弟。

如果说,小时候的我受到了妈妈理论上的言传身教,对于弟弟来说,他更多的是氛围、环境的熏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次无论他吃什么,只要长辈在场,无论是姥姥姥爷、奶奶、爸妈亦或我,他都会都拿出来给大家吃,就算只有一瓶奶他都会先给大家喝,自己不喝;每次家里聚会在一起吃饭,他总是看着我们大家依次坐下才会坐,不会因为自己还是孩子就不管不顾;奶奶因为年迈腿脚不方便说话语速很慢,所以他总是在吃饭时提前端饭到奶奶面前,在奶奶说话时停下正在玩的游戏,认真地听并回答......有时候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男孩,竟有如此细腻的心,如此的耐心。静下来想想,这和平时的家教自然关系甚密。

家教对于整个家庭、以及家庭每个成员的影响浓厚且深远,在爸妈严礼仪重传统精华的教育下,很自然的在自己之后生活学习的时光里,将这一切不断内化、糅合,使之与自己融为一体。如果说礼仪是家教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家庭宽松的教育气氛也是其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曾经无数次的说过,很幸运得此一家庭一爸妈,在严礼教的教育下,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爸妈则特别宽松尊重,特别的信任我们。在求学的十六年里,每次无论生活亦或学习上遇到任何高兴地更甚难过的、遇到挫折的时候,总会很主动的与家人交流,他们总是会给予最踏实的回应。记得初中那时候,班里的同学都是不太爱和家长交流的,但是每晚妈妈和我总是会聊一些班级里面的事情,当时,妈妈这样说,你已经这么大了,相信有自己的判断力,在这个比较特殊又重要的阶段,我不多说什么,我相信你能够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处理好学习与生活上的一些琐碎事情。这番话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这以后的岁月里中,每每想起那番话,我总是很暖心、很感动、很感谢家人给我的信任与鼓励,让我的生活充实而真实。

曾经在高中时特别喜欢王金战老师写的一本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在书中他谈到了对女儿的教育,深深被吸引并无数次的读,读悟中,深刻感受到家教以及家庭教育对儿女成长的重要性,我也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宽严并济的家庭中,虽不雕栏画栋却足够遮挡风雨,虽不高亭大榭却足够伴我前行,虽不金碧辉煌却足够踏实我心。我不曾想日日将家教记挂于语言,只想在细水长流中将其一一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