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琴》优秀观后感篇1

《凤凰琴》这个影视相信名很多同学看到肯定会以为是一部跟音乐有关的影视,或者是其他的类型。谁会想到这是一部这写在贫困山区的几名民办教师的故事。如果不是先看了简述,我根本不知道以一个乐器命名的影视里却有着如此感动、现实的故事。

影视里的女主人公叫张英子,她两次考大学落榜,她不想一辈子待在农村,靠双手农作。用她在影视里说过的一句话说,就是:“就算死在城里,也比活在农村强。”于是当乡教政委的舅舅给她在他待过的山区界岭小学找了个当代课老师的差事。她很不情愿,但无奈,没有文凭,还是去了。

随着张英子的脚步,在影视我看到界岭小学。不用说,那里的环境非常贫困,我想是不是因为这部影视是1994年拍的,所以才会有那么艰苦的教学条件,还是说现在也存在相同的事实,只是说我不知道而已,不管怎样,我非常敬佩这些教师。一眼望去,只有三间土墙围成的界岭小学躲藏在大山腰上,唯一有点学校气息的是那面用木杆子撑起的国旗,已经被风吹雨打的没有那么鲜红,即使国旗的颜色渐渐褪去,但国旗的意义永远深刻在那几名民办教师和孩子们的心中。他们没有录音机,只能老师们自己奏乐。孙老师(教导主任)用笛子吹奏国歌,邓老师(副校长)口琴伴奏,简简单单的两种乐器吹奏的国歌依然响亮清晰,每次余校长伴着国歌将国旗缓缓升起。

界岭小学一共只有五个老师,实际上只有四个,因为一个老师已身患重病,一直在床上躺着。学生也很少,几个年级在一个教室同时上课。条件非常的艰苦。经过一些日子,英子被眼前的现实所感动,她写了一篇文章《大山.小学.国旗》交到省报。上级非常看好这篇文章,派记者“偷偷”的到界岭小学了解实况,后来给学校发了3000块钱的资助。

看完这部影视,我的感触很多。不管是现在的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太幸福了。对于那些在大山里艰苦工作的老师们,我向他们致敬,正是因为有他们,大山里的孩子才能受到教育,才有机会走出深山。虽然现在我还不是一名教师,但他们会一直在我的记忆力。不管以后我面临的教学条件如何,我都会欣然接受,只要是做自己想做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身在何处又有何用?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谁?我们是干什么的?然后,努力做好该做的事情就好了!

推荐给同学们去看,真的很感动、很励志。

《凤凰琴》优秀观后感篇2

前几日看了《凤凰琴》后,我心中就有颇多感慨。《凤凰琴》实际上是围绕学校里的转正事件而开展的,这部影片,可以说是我国农村小学的一个缩影,个中滋味,虽然我无法全然体验到,但看过此片后,却也能感受一二。

起初,我只是觉得,张英子并不讨人喜爱,她一心想着自己的舅舅能帮助她走出困窘,走出农村,她和我们这些大多数的当代的孩子们一样,对于难得拥有的工作挑三拣四,嫌这嫌那,不过,尽管不情不愿,她最终还是去了,去了那个能改变她一生的地方。

在大山环抱之中,存在着这样一所界岭小学,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破落不堪的土屋,没有一切城市里的先进玩意儿,只有最原始的淳朴,这儿是山村,她工作的环境是山中的一所小学,有的最多的便是尘土飞扬。我无法感知,当英子站在界岭小学之前时,她是何种心情,然而,我却有一种难言的悲戚,这就是那时的中国山村,那时的学校。

我以为,这只是一部单纯的成长史,张英子的成长史,然而,我又错了,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最震撼我的绝不是张英子,而是界岭小学的民办教师和那儿的孩子们。在界岭小学,校长每天给几十个孩子做饭,仅有的两位老师不仅上课,还要接送学生、修校舍、带着孩子们上山挖草药好凑足课本的钱。更令我震惊的是,每天清早,那飘扬的红旗竟是在竹笛吹奏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们记得我们的国家,记得中国。”老校长感怀地说。是的,的确有如此效果,至少,那悠悠的笛声吹进了我的心底,那一幕,我想,我将毕生难忘。

在片中,有两个悬念,一个是凤凰琴的来由,另一个则是张英子揭发民办老师们虚报入学率的事。或许,从客观上讲,张英子并没有做错,然而,她的行为却遭到了老师们谴责。因为她的揭发,界岭小学失去了本可以拿到的奖学金,这已经不仅仅是正义与否的问题,而是上升为了在当时贫困山区中,最现实的问题——钱。钱对张英子而言,或许没什么重要,至少比不上她心中的道义重要,然而,她忽略了一点,对于这些山村中的孩子们来说,钱是最重要的,比一切都迫切,钱可以拯救他们的命运,可以改变他们的未来。看到她受指责时,我并没有同情,在我看来,这是她应有的惩罚,为她所谓的道义,为她的不懂事,更为她的自以为是。我曾想过,如果她能够多去了解一下那些孩子们的处境,了解一下老师们的苦心,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了。幸好,尽管不够及时,但她后来终究是懂得些什么了,终究是长大了,总算还来得及,不算太晚。

再谈另一个贯穿全片的主线——凤凰琴。终于要扯到转正上来了,在这部片中,那些老师们是高尚的,尽管他们都在为能转正而暗暗竞争,但在这种农村山区,转正是他们的奋斗目标,转正,意味着领导、甚至是国家社会对他们的肯定,可以说,他们的暗地较劲无可厚非,更重要的是,无论他们怎么竞争,都没用什么不良手段,况且,他们心中放的更多的是孩子们。余校长的妻子,明爱芬,她尽自己的一切努力着,她无非是想转正,想让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然而上天非但没给她这个机会,还剥夺走了她了健康,当真的要让她转正时,她却无福消受了,多么遗憾,多么让人感叹。我想,在当时的农村,像明爱芬一样有着坎坷命运的教师一定数不胜数,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英子的舅舅,在最后讲出了凤凰琴的来历,当年,他与明爱芬争那一个转正的名额,最终他靠关系转正了,而明爱芬却从此忍受着无尽的痛苦。这段与凤凰琴有关的鲜为人知的往事,表达了英子她舅舅沉痛的愧疚之情。最后,英子争取来的转正名额还是落在了她自己身上,大家都说希望还在年轻人身上。英子终于是懂得了,她在清晨早早地离开了,我想,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终有一天,她会回来的。

现在,人人都说,国家富强了,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这样我们就可以放松农村的教育事业了吗?《凤凰琴》是沉重的,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期待着,有一天,凤凰琴能奏出全然不同的、欢快的曲调。

《凤凰琴》优秀观后感篇3

看这部电影,我第一感觉就是这电影明明演的是我们学校。老师和我们村人就是一体的。当时全村没电话,而董老师有个手机,我们全村人用他手机给在外打工的人打电话。而我们自己种的菜也总给她拿去,她也欣然接受。她们也是三个老师带五六个年级,所以那种上课法我也明白,三个年级在一起上课。就是现在,我们那还是两个年级在一起上课。而帮老师家干农活也有。我们与学校也是一体。学要建一个乒乓球台,我们当时所有的大点学生全部去捡石头。零八年地震了,我们一起搭帐篷。老师对我们很好,记得把他们珍藏的百科全书给我们看,这是我感觉我现在所有知识的源泉,也因此我买给我弟弟第一本书就是百科全书。而奖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到现在还没变。我弟弟去年就是五个人中的第一,奖品还是一枝铅笔两个作业本。

当时升国旗对我们来说也是奢侈。后来校长才搞到旗杆,我们才每周升一次旗。但我们有一个大喇叭。每天早上定时由老师播放。63我总是听到后就特别的着急,以为要迟到。喇叭总会放一些童话,童谣。我们都能背下了。校长每天来时都是我们做早操时。我们都偷偷地看来了没有,害怕他看到后打我们。但事实上他每次上来都热的不行了。他已经五十多了,还要走四里路来。四十年如一日。他在村里很有威望,因为他打过我们辈的父辈。我们对他真是很尊重,也很崇拜,村里有事也一定要请他当“老爷”。

我很高兴现在的小学还是那么的简单,朴素。但也觉得不公平。因为我们的希望总是那么小,以后怎么能生活下去。现在村里的打工都打不出去了,种地又生活不下去,而下一代可能也要坚守在这里,到时候都怎么生活。

《凤凰琴》优秀观后感篇4

这部电影的名字就是电影情节中多次提到的《凤凰琴》。

这是一部讲述山区里的教育状况,进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思考的电影。这部电影看起来真的很简单,整个围绕的就是一座山区里的小学,主要人物就是小学里面的三四个民办教师和那群孩子。

话题就是从张英子的高考失利开始的。张英子连续两次高考都失败了,于是她舅舅就把她安排到一个山区里面的小学去当民办教师。刚开始的时候,她很不愿意。我想,换做是其他人的话也很少有说愿意的。因为,那毕竟是个穷山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受那份苦。后来她还是去了,是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去的。因为她舅舅说,以后还是有机会获得转机的。

进山的路弯弯曲曲的,感觉总是在爬坡。人在路上,就像是一只蜗牛在慢慢的挪动。所谓的学校只是几间小小的破破烂烂的瓦房,外加一个小小的场院。要不是门前那面随风摇曳的红旗,简直就没有人想到那就是一个学校。让人感动的是,学校虽小,老师和学生们却坚持着每天举行升旗仪式。国歌是老师用口风琴和竹萧吹出来的,看似滑稽,却无限的庄严,没有其他的情境能有比这更加让人感动的国歌了。校长说,升旗是为了在山下的人也能看见。只要看见这面旗子,就知道这里还有个学校。后来,张英子的爸爸就是顺着这面旗找到了学校的。我想,这面旗子,更多的是指代一种向心力,是一种持之一恒的信仰。

在这个学校里,孩子们不论大小,都是在同一间教室上课的。一个老师要负责同时给几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山区里的孩子很多都没能上学,能上了学的孩子也要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学校里的老师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去挖草药,然后拿去卖,得来的钱都给孩子们买本子的。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铺张浪费的情况是多么的严重,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不明就里。也许,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把我们拿来浪费的那一份东西留给这些贫困地区的人们,世界就会平均一些。

张英子刚到这个学校的时候,不懂得原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人是要努力争取的,不管是用的什么办法。影片中,学校为了拿到一些奖金,就向上级谎报入学率。这件事情被张英子发现了,还告到了上级去。结果,准备好要用来修学校的奖金泡汤了。张英子被舅舅打了一巴掌。不明就里的她赌气和大家玩起恶作剧来。后来,经过老师和同学遇到狼群的攻击,以及陪酒事件后,她才真正明白了这个学校的处境,明白大家的不易。

后来,张英子在省报上发表的关于这个山区里的学校的文章,获得了省里的关注,并争取来了一个转正的名额。张英子在这段时间里面已经成长了许多,不再是那个一心只想着自己哪天可以走向更好的地方的女孩了。她把这个原本是要给她的转正机会让给了这个学校的元老,校长的爱人明老师。明老师等这个机会等了一辈子,为这个机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甚至是生命。刚开始的时候,明老师是有机会转正的。只是,张英子的舅舅,也是当时那个学校的老师,为了转正,就马上和一个家里有权势的女人结了婚,利用她们家的关系得到了那个转正的名额。也许,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急于离开这个小山区吧。而明老师,为了证明凭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得到认可。就是为了这一份认可和不福气,明老师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张英子的舅舅在离开学校时,留下了一个凤凰琴,凤凰琴载着他满心的内疚。而在我看来,凤凰琴则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认的真心、良心。每个人都应该有这么一个琴,留住自己的良心。当明老师填了转正表后,满足的离去时,大家似乎都明白了许多以前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最后转正的机会,又转回给了张英子。学校的老师都说,机会应该留给年轻人。其实,是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个学校,大家都不愿意丢下自己肩上的责任。人活着,就是为了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的好。

《凤凰琴》优秀观后感篇5

关于中国教育的一个尴尬问题,这些民办教师既兢兢业业又有封建陋习,他们的问题也似乎是环境所迫,影片所涉及的问题还是有很多,“学校的情况县里都知道”,楼里学校简陋不堪村长的家里缺比较体面(特指是她姑妈出镜的时候),欺上瞒下的情况在中国素来司空见惯,这里却只有心酸和无奈,关于英子举报说了实话备受排挤现实中的确如此,但往往并不是影片的情况里瞒上是给学生弄点好处,关于学校请酒时会计要陪酒的丑恶嘴脸也不少见,不过中国历来所反映的问题从来都是无济于事,几十年前的问题今天依然存在,这可能是看老电影能打动我们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所知大部分学校是走到另一个极端,学校变成赚钱的工具,各种补课的费用是老师收入的重要来源,今天是连这样能够老师陋习的问题的影片是彻底没有了,有时只能在新闻看到他们的问题和面目。

《凤凰琴》优秀观后感篇6

《凤凰琴》是一部讲述了山村学校的电影,我看了,感触非常深。

故事是这样的:女主角张英子因为考了两次大学都没考上,只好去给山里的学校当老师,一开始,她看着这么差的生活环境,非常不情愿,但渐渐地从一系列的事情上看到了这个学校的好,还写了一篇作文篇(*)篇

《凤凰琴》是一部现实电影,他直面山村教师的生存困境和山区教育的落后现状。通过张英子的视角,影片再现了以余校长为代表的山村民办教师不畏清苦生活和严重滞后的教育设施环境,想方设法保证山区孩子有书读,读好书的山区教育现实。为不让山区儿童失学,山区教师默默地做出了难以想像的努力和牺牲。从而歌颂了山区教师热爱祖国,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影片初期,我们发现老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十分辛苦,余校长等三名山村教师也各有自己的算盘,都想摆脱这样的物质条件,都想转正,所以他们为了药材钱让学生放学后采草药,为了奖金在扫盲调查中弄虚作假。可这些没有一项是为了他们自己,药材钱是为了给学生交学费,奖金是为了修缮学校。他们除了上课还要接送、照顾学生,工资长期拖欠,生活十分清苦,然而,他们仍然尽心尽力为着山区的教育事业。他们已经把教育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恪尽职守,凭借自己满满的爱和教师的责任感,在极为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搞好山区教育,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和牺牲。平凡的教师,艰辛的工作,清苦的生活,然而,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山区教师撑起了祖国美好的明天。

到转正名额真正来到学校的时候,他们又互相谦让,最终给了殷雪梅老师------她当年因为参加转正考试落下病根,多年疾病产生,需要人照顾,最后殷雪梅老师为了教育奉献的精神得到了肯定,她终于转正了,人生也因此圆满终结。

电影给了我启示,现如今教育改革不断加快,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日益加大,学生学杂费全免,教师待遇得到提高,我们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我想如果你是个合格的教师,你必将付出全部精力于教育之上。我们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言行,才能升华自己的思想,师德的形成离不开积极地自我反省。尽管电影中几名老师争着转正,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教师职责,最后通过反思提升了自己的境界,成长为师德高尚的教师。我们要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珍惜所有,关爱学生,提升自我,努力拼搏,书写壮丽的教育人生。

《凤凰琴》优秀观后感篇7

以前从来没有看过这些电影,为了一个作业去看了这部电影。真的可以说一句,这部电影所传递的那种信息,是现在的大片难以到达的,老电影所传授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时间的灰暗,还有那种人性的教育。这部关于教师的影片,倒映出了那时候乡村民办教师的困难,民办教师都想转正的梦想,但是迫于当时的生活经济条件,大山里根本就不会受到政府的过多支持,以前曾看到过一句这样的话“大山困住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正因为山里条件的艰苦,所以很多人都只是在这些破烂的校舍上上学读书,根本就得不到很好的教育。

据所以说一份情守护一座大山,山中三位老师,他们虽然一开始都是想要获得转正的机会,但是英子的到来,以及一系列发生的事情,他们懂得他们的心在大山,大山的孩子里需要他们,其实看着看着这部电影自己回莫名其妙地流下了眼泪,可以说心有同感。不要以为现在21世纪我们的生活变好了,在我国很多的偏远山区,还是有着很多坚持教学育人的乡村教师,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而目前我也在考虑着毕业之后要不要去支教,贡献一份自己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