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优秀读后感2000字篇1

读一本书,我会不自觉的想去看看作者的简介。当我翻开书看到这是一位阿富汗作者的处女作时,我就有点怀疑它是否有网络上所说的那么优秀,我抱着这样的心态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

本书一开头就写主人翁阿米尔在美国接到他父亲生前一位好友拉辛汗的电话,拉辛汗希望阿米尔能回到巴基斯坦看望自己。阿米尔在此陷入深深地回忆之中,他说十二岁的那一幕才使自己成为现在的自己,这次回到巴基斯坦是一次精神上的自我救赎。读到这里我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我好奇在阿米尔的童年发生了什么刻骨铭心的事情使年到中年的阿米尔还耿耿于怀,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决定继续探索下去。

于是,我跟着阿米尔的回忆回到了他的童年时代。十二岁那年,阿米尔是阿富汗富家少爷,他与父亲仆人的儿子哈桑是很好的朋友,哈桑愿意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从来不会背叛他。在父亲的心里,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勇敢如己,但是阿米尔却更喜欢文艺类的东西。阿米尔明确感觉到父亲对自己的疏远,反而更加呵护有担当的、勇敢的哈桑。阿米尔急切的想证明自己,想得到父亲全部的爱,他试图改变自己在父亲心目中的形象。他想在阿富汗一年一度的风筝大会上获得第一名,这样他就会得到父亲的认可。在风筝大会上,幸运的阿米尔在哈桑的帮助下获得了风筝大赛第一名的殊荣,但是就是这件事改变阿米尔和哈桑关系。在哈桑为小主人追到那只被割断线的风筝时,他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要他交出风筝,但他此时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他誓死要为主人追回风筝。就这样他被这些富家子弟施以暴力,而此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时还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此时我的心在滴血,一个为对方愿意牺牲一切,另一个却选择逃避,这让我思考什么是真的友谊。

哈桑为了小主人,选择了沉默,独自承受着来自心灵上的煎熬。他渴望等到阿米尔的忏悔,哪怕是一点点歉意。然而得到的却是来自阿米尔的再次伤害。在风筝大赛后,阿米尔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父亲的肯定,但是那天的那一幕让他无法面对为自己付出一切的哈桑,他开始躲着哈桑,渐渐地,他萌生了让哈桑离开自己家的想法,好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得到心灵上的解脱。于是,阿米尔把父亲送给自己作为生日礼物的手表趁哈桑不注意时放在哈桑的铺子上,希望以此来证明哈桑是个盗窃犯。最后无法忍受阿米尔对哈桑父子的行为而离开了庄园。虽然阿米尔的父亲一次次真诚的挽留,但却怎么也留不住伤心的哈桑父子。在这里,我为阿米尔感到耻辱!我想我不会原谅他的。

后来,阿富汗局势动荡,阿米尔举家迁移到美国,我以为哈桑付出就会以这样的结果而结束,但是还好这次阿米尔没有再次让我伤心。他以为时间会冲淡一切,但是回忆总会不经意自行浮现。童年的事让阿米尔内心备受煎熬,他一直都想找机会赎罪。到后来,阿米尔获知哈桑竟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当阿米尔从开头的拉辛汗的电话中了解到哈桑的糟糕状态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时间是洪水猛兽,战乱让阿富汗民不聊生,他看到自己荒废的家,也得知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但是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落到阿米尔儿时宿敌的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一直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但是这次,他选择了面对,开始了真正的救赎。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阿米尔最后费劲周折找到哈桑的儿子,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摆脱了心中的恶魔,重新找到真正的生活。虽然,这个结局没有中国式的大团圆,但作者却将人性的弱点刻画的入木三分,能真正的描绘出阿米尔或是所有人内心救赎的一个过程。

读这本书时,有时会联想到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例如,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对往事的自责,有对犯过的错的救赎的心理,在真本书中尼或许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有些事情就是人在两难时刻不自主流露出来的最自然的想法,不得不佩服作者扑捉心理的能力。最感动的是哈桑在为阿米尔追风筝时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我想人生在世如果能遇到这样的一个朋友,别无他求。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身旁的每一个朋友。

《追风筝的人》优秀读后感2000字篇2

经朋友推荐,我在阅读器中下载了这本书。那会儿还没有放假,每天的工作也很繁忙,没有整段的阅读时间,于是我将阅读器随身携带。上下班的公交车上,课间休息的十分钟,睡觉前的半小时都是我与这本书灵魂相碰撞的时刻。虽然阅读的时间是零碎的,但却丝毫不会影响这本书结构上的整体性,内容上的连贯性以及我和它情感上的交融。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斯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最畅销书。全书围绕阿富汗两个少年与风筝之间展开,描述了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以及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关于这部书,我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本书的书评网上也能搜到很多。在这里我只想对书中描述的比较典型的一个人物阐述一下我的个人看法。那就是书中的主人公——阿米尔少爷。本书是以阿米尔的视角来讲述的故事。

阿米尔生于1963年喀布尔的一个富人社区中的一个富裕家庭。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则出身哈扎拉人。阿米尔和哈桑是好玩伴。哈桑是一个特别忠实,正直,一心只为阿米尔少爷着想的人。两个人经常一起玩耍、做游戏。阿米尔是出色的"风筝斗士",即善于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的风筝的线;哈桑也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阿富汗斯坦的传统是线被切断而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爸爸对两个孩子都很喜爱,但嫌阿米尔过于怯懦。两个孩子和人打架时总是哈桑出头。阿米尔展露出写作的才华,但爸爸并不看重。因此,在幼年时期,阿米尔一直为了想博得爸爸的宠爱和肯定而绞尽脑汁。甚至为了逃避哈桑在被害时自己没有挺身而出的内疚而陷害哈桑,说他偷了自己的礼物,从而要求爸爸将哈桑赶走。这样,他就不用每天面对哈桑而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和煎熬,也不会因为哈桑的存在而减少爸爸对他的爱。

从这个角度看,阿米尔虽然是一个孩子,但内心也存在等级观念和宗教民族观念。"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阿米尔说,"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因此开哈桑玩笑之后或者捉弄他之后,尽管心怀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辩解和自我原谅。乃至斗风筝比赛结束后,阿米尔懦弱的跑开了。当时阿米尔的心里活动是:"他只是个哈拉扎人,不是吗?"

读到这些地方的时候,我内心对阿米尔充满了鄙夷和蔑视。富家人的少爷就是这般自私与无情。甚至对阿米尔的父亲也充满了愤恨。对于阿米尔的谎言,父亲为何看不穿,为何要去冤枉哈桑。父亲一直说:"盗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可是对于阿米尔的谎言,这难道不是盗窃吗?盗走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总之,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一家人的不满和憎恶。

但是,随着我逐渐的往下读,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的思想也渐渐成熟起来。阿米尔对父爱的渴求、对优越感的渴望以及面对恶势力时的自保并不能笼统地说是人性的恶,阿米尔只是表现出了人性中本来面目。而自此以后半生,在多少次的梦境中,在多少次沉默的思考中,他都被愧疚自责的阴影所缠绕。面对曾经的错误的时候,心灵上的愧疚和折磨已经使他真正踏上了赎罪的道路。实质性的赎罪行为——回国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更是作出了极大的弥补。所以阿米尔也从自私懦弱的小孩子蜕变成正直勇敢的能够担当的男人。看到这里,我内心燃起来对阿米尔的崇敬。

我突然觉得这个人是如此的高大。因为他敢于承认并且面对自己的错误,当有机会去弥补他的过失的时候,他也毫无犹豫的去做。即使面临的重重困难,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都依然坚持。阿米尔踏上为自己也为父亲的赎罪道路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最终战胜劣。到小说的最后,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的一个周末,在一个公园里,索拉博终于因为追风筝对阿米尔微笑。表现出阿米尔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人生的真正的救赎。

其实,阿米尔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够认识到曾犯下的错误,并且愿意改正。更幸运的是,他有机会去弥补,去得到救赎。而在我们的教学工作生活当中,我们是不是也因为自己的自私和虚荣,伤害过别人?是不是也曾为了获得一己之力而做过错误的事情?我们有没有像阿米尔少爷那样一直心怀愧疚,我们有没有像他那样愿意改变自己,愿意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去弥补我们曾经的过失去得到心灵真正的救赎。如果有,那我想,这样也一定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