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桥的作文篇1

浙江省武义县的熟溪河上有一座被称“中国廊桥”之祖的木石结构廊桥,叫熟溪桥。这座古桥开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一二零七),至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20xx年的连降暴雨,水流湍急,至使熟溪桥坍塌,20xx修复竣工,实际上只有13岁。

熟溪桥非常雄伟,桥长有140米,桥宽有4.8米,有桥屋49间,两侧间隔设置条凳,把廊桥分成三道,古时候两旁走行人,中间通车马,现在只允许通行人观赏。桥中段,建有双层楼阁,屋顶重檐,屋角飞翘,取名为岁丰阁。“岁丰阁”匾额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老爷爷题写。廊桥上还有许许多多书法家留下宝贵匾额和楹联。

这座桥横跨熟溪,通济南北,气势磅礴宏伟,设计巧妙,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一朵奇葩。这座桥只有十个桥墩,九个拱形的小桥洞组成,没有一枚钉子,墩高4.4米,桥孔净空12米。

夜间的熟溪桥十分热闹,特别是在夏天的夜晚,人们都选择在这里乘凉,聊天,朗郎的笑声回荡在长廊中。“百尺长虹锁碧流,芦汀荻浦净寒秋……遥见船从桥下过,恍疑人向镜中游。”这是古人徐俟召写的《咏熟溪桥》。你看我们的熟溪桥多美多壮观,它在武义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介绍桥的作文篇2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吃的是啥,我便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喜欢吃云南的名小吃——过桥米线了。

过桥米线味道好,颜色也好。纯白色的米线浸泡在淡黄色的鸡汤里,格外诱人,深青色的雪菜配上红色的榨菜,清爽可口,肉红色的肉片和棕色的肉浆,真是让人口水直涌啊!

这麽好吃的美味,当然不会用我们现在吃米线的吃法,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过桥米线”的正宗吃法: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佐料三部分组成。吃时用大瓷碗一只,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高汤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以先喝汤,以免烫伤。接着把肉食依次放入,并用筷子轻请拨动,好让生肉烫熟,然后放入香脆的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我已经垂延欲滴了。

听说,过桥米线还有一个典故呢。传说:从前有一位秀才为了应考,他把自己关在南湖中的小岛上,日夜攻读。妻子每天给他送饭。一天妻子炖了一只肥母鸡,她用土罐盛了鸡汤,带上秀才爱吃的米线和佐料放入汤内唰烫,再放入米线。秀才吃得热乎乎的,味道也觉得格外鲜美。因为妻子送饭必须几经过一桥,秀才便笑着对妻子说:“就把你今儿做的美餐叫做过桥米线吧。”过桥米线也因此而得名。

如果大家要去云南,千万不要忘了吃云南风味小吃——过桥米线。

介绍桥的作文篇3

我坐在车子上放眼望去,鄂黄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上,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一条条牵引索像一根根细线,让我心想:这么细的线,是怎么拉这么大的桥呢?我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弄明白。

来到鄂黄大桥的收费站,站在马路中间,,听别人说:鄂黄大桥的公路可宽了!可以容下8辆卡车并排行始呢!鄂黄大桥全长大约3240米,约120个牵引索。公路两旁是人行道,游人可以在那上面行走。

来到桥面上,我们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主桥上了。这回我可要仔细看看牵引索有多粗了,我心想。来到牵引索旁边,我可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本来以为这牵引索还是像刚才那么细,没想到它竟然有盘子那么粗。整个看起来好像一架巨大的竖琴,在演奏黄冈腾飞的乐章。我们接着往前走,抬头一看几个叫李鹏写的桥名赫然展现在我们面前:“鄂黄长江大桥”。来到大桥中间,往下望,啊,是长江,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长江上,几只船只在江面上慢慢的滑过,真像一幅不能想象的的工笔画。

虽然我走得满身大汗,但是那天我玩得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黄冈的发展,看到了黄冈的腾飞。我想:黄冈的明天一定更美好!